“稀土”托起五彩涼山
今年前三季度,涼山州西昌、冕寧、德昌、會理、會東、寧南五縣一市共實現生產總值714.7億元、工業增加值372.2億元,分別占全州的73%、78.7%。強勁的發展勢頭,讓劃入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五縣一市倍感振奮。
涼山州地處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礦帶,釩鈦、稀土資源儲量極為豐富,現已探明釩鈦磁鐵礦資源儲量為16.39億噸,居全省第二位;涼山州稀土氧化物資源儲量為320萬噸,居全省第一位、全國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冕寧縣、德昌縣,已知產地21處,包括大型礦床1處,中型礦床3處、礦點6處、礦化點11處,隨著勘探力度加大,新增儲量仍有較大潛力。
坐擁富集資源,涼山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物盡其用,精益求精,實現釩鈦、稀土成鏈發展、綜合利用、精深加工,從而投入到高端裝備制造中形成集聚發展,在創新機制與科技、區域強強協作下,努力實現“攀戰區”的大融合大發展。
科技創新 打破企業發展瓶頸“以前美國新能源汽車總找日本廠家生產電池,如今,變成我們為數十家美國汽車企業長期提供新能源汽車鎳氫電池。得到美國汽車公司的青睞,至少說明我們生產的鎳氫電池是世界先進的。”四川萬凱豐稀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榮源自豪地說。
“經過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我們真正做優了稀土生產工藝。如今,能將稀土產品做到99.9999%的純度,四川只有我們一家,我們在全國和世界范圍來說也是最先進的。”德昌縣志能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周信友也不示弱。
為什么涼山州的企業家敢拍胸脯說自己的產品領先世界,因為他們真正握有占領市場的“金鑰匙”——科技創新。
“稀土礦中,主要成分鑭和鈰附加值很低,我們針對這一特點進行研究,與多個高校合作,最終掌握了稀土全產業鏈的生產技術,稀土下游產品比如高檔電池的電池粉、鎳氫電池,我們都能生產,并且生產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溫榮源表示。
目前,四川萬凱豐稀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能生產6AH—2500AH方形鎳氫電池,生產出的電池廣泛用于電動車、新能源汽車、小型發電機等領域。由于公司掌握了成套的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出的電池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試生產的1億AH電池生產項目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公司明年還將新增4億AH電池生產項目,估計將投資7億元。
在涼山州,像這樣依靠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站穩腳跟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今,涼山州重點釩鈦、稀土企業已掌握了利用含釩鐵水提釩、含鈦高爐渣提鈦、選鐵尾礦回收鈦精礦等先進技術,自主開發了氟碳鈰礦氧化焙燒一萃取提鈰氟新工藝、氟碳鈰礦少鈰氯化稀土氟化鈰一步法生產工藝等一系列稀土功能材料產業化技術。承擔了國家、省、州科技計劃項目200余項,取得科技成果8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0項。認定9個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正在籌建涼山稀土產業技術研究院。
日前,涼山州科技局積極組織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的“牦牛坪稀土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參與攀西試驗區首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全球招標,該項目以四川牦牛坪堿性巖型大型稀土礦產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進行高效開采和綠色高效綜合回收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以實現高效、經濟、環保和合理利用稀土資源,為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攻關提供技術支撐。
一方面,企業自身尋求突破,增加科技投入比例,研發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另一方面,政府主動作為,增強科技服務意識,為企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形成了一個“上下聯動”的科技創新氛圍。
強強聯合 吹響整合集結號由于我省稀土發展存在產業集中度不高、采選冶煉不匹配、落后產能還沒完全淘汰、非法開采和銷售仍未完全禁止、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因此,推進省內稀土企業的整合和重組,組建大型稀土集團公司迫在眉睫。
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立后,我省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意見》和《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規劃(2013-2017年)》。自此,我省稀土行業整合及發展大企業大集團工作得以提速。
今年3月,由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萬凱豐稀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6戶企業共同發起,組建了四川金攀西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增資擴股、股權置換等方式對涼山州內及省內其他地區現有稀土企業的優質資源、先進技術等進行整合,將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推進產業聚集,將建設一批重點稀土新材料和應用產品項目,打造千億稀土產業集群,形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稀土新材料基地。
組建金攀西稀土的初衷,就是借國家稀土行業整合及發展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的東風,實現我省稀土行業的跨區合作。
“目前,我們投資了6.9億對礦山進行了重新整合,整治前礦山十分混亂,最多的時候有100多家企業在礦山開采,私挖濫采現象時有發生,而且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也比較嚴重,現在通過重新整合,地質災害得到了有效遏制,開采十分規范。”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說。
綜合利用促進產業成鏈發展西昌釩鈦產業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通過高新技術和先進工藝延伸釩鈦產業鏈,大力發展釩鈦綜合利用、鋼鐵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不斷培育產業的多元化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到2013年底,園區已對接洽談招商項目98個,涉及項目總金額400億元。西昌鋼釩、涼山瑞海、梅塞爾等23家企業落戶園區,協議引進資金累計3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90億元。形成了釩鈦鋼鐵冶煉→釩鈦鋼鐵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完整的產業鏈條。2014年1—9月,實現工業總產值129.6億元,營業收入136.8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77億元。
到2017年,園區將建成以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冶金材料、汽車配件、裝備制造等項目支撐的完整的釩鈦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成為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釩鈦制品基地。進而成為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核心園區之一,建成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495億元,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
“試驗區戰略資源以‘創新開發’為主題。下一步將形成釩鈦、稀土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涼山州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成武毅表示,未來,涼山州將形成鈦產業海綿鈦、金屬鈦、鈦材、鈦合金,釩產業機電池、釩鋁合金、氧化釩薄膜材料,稀土產業儲氫合金、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催化材料、拋光材料等釩鈦、稀土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五彩涼山已經吹響“稀土”發展沖鋒號!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