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建成新型農村市場網絡
涼山日報2月15日訊(記者 米色你阿木) ■目前,全州共建成農家店3422個、區域性配送中心1個、一般性配送中心12個,鄉鎮貿易中心2個。
■累積帶動農民就業近五千人;累積帶動農村消費近5億元。
“最近一兩年,你沒回來過,啥都不曉得了,現在哪還用去鎮上和縣城買東西嘛,就在我們村上超市啥都買得到,也不貴。”春節來臨前,甘洛縣阿嘎鄉色達村的彝族婦女俄里莫阿依給在外務工的丈夫打電話說,回家不用在外面買東西回來,自己也不用到30公里外的縣城區購買年貨了,可以在村里的超市購買,便宜又省事,既經濟又實惠。
還有就是,2014年12月份,記者到越西縣采訪,突然需要購買一點東西,越西的朋友便推薦了我州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項目的越西縣越城鎮商貿中心——德惠超市。
記者來到德惠超市,商品應有盡有,各種檔次的商品分類明確,購物者高興地選購著,記者也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幾分鐘就選購好了,非常的實惠和方便。
這是我州開展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發展帶來變化的縮影。
發展變化由于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等因素,我州廣袤的鄉村一直缺少“商品”,廣大群眾購買生活必需品趕到鎮上,或者是到更遠的縣城等有市場的地方,有時需要披星戴月、風雨兼程。出發的時候天蒙蒙亮,回到家的時候已是深夜,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然而,一切都在2006年開始有了變化。2006年6月,國家商務部核準我州西昌市、會東縣、冕寧縣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縣,金陽縣被核準為繼續試點縣;核準西昌川農化肥有限責任公司、西昌市永興塑材包裝有限公司、四川會東縣宏發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四川中郵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企業。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工作的啟動,標志著我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新型農村商品流通網絡、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提高農村流通商品質量,解決“三農”問題邁出了一大步。
僅2006年,我州共建成農家店35個,其中鄉級店18個,村級店17個,建成配送中心1個。
越來越多的鄉村人都跟俄里莫阿依一樣,感受到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帶來的實惠。
據統計,到目前,全州共建成農家店3422個、區域性配送中心1個、一般性配送中心12個,鄉鎮貿易中心2個。從比例來看,農家店鄉鎮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4.85%,統一配送率達到80%以上,食品、花費配送率達到100%,農家店存貨率達到90%以上,連鎖化率達到80%以上,POS普及率6.45%,直營店率11.54%,累積改造營業面積11.74萬平方米。累積帶動農民就業近五千人;累積帶動農村消費近5億元,使近年來我州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年增速均在10%以上。
數字真實地展現事物的發展。透過數字,能看到我州初步形成以縣級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商貿為中心、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新型農村市場網絡。極大地改善了我州農村消費環境,開拓了廣闊的農村市場,基本解決了農牧民消費不方便、不安全、不實惠等問題。
規劃引領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中,我州把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作為民生工程,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的主要抓手,州縣都成立了領導小組,規劃引領建設——各縣市都做好發展規劃,以農家店建設、配送中心建設、鄉鎮商貿中心建設為重點,選好點和面,納入政府的督辦項目。
同時,匯聚各界力量,公平、公正地選擇了木里縣民貿公司、布拖縣六姐商貿有限公司等9戶企業參與建設。在建設中,我州商務、財政部門加強對承辦企業的溝通聯系與具體指導,加強市場的指導和調查研究,經常深入承辦企業及項目建設一線,及時掌握企業的信息動態,為企業做好信息提供。
做好服務的同時,也加強監管工作。建立農家店定期回訪檢查制度,并且設立投訴電話。在項目申報、驗收、資金管理上都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企業長效發展與農民受益相結合,按照科學規劃、分級推薦、核準承辦、逐個驗收等標準,等項目驗收合格后,才撥付補助。
另外,狠抓項目資金爭取和市場主體培育也是我州建設農村市場體系的重中之重。多年來,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發展的項目補助資金成為加快我州農村市場體系發展的至關重要因素;狠抓市場主體培育工作,通過“萬村千鄉”、“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等措施,培育壯大了一大批勇于開拓農村市場的流通企業。
目標明確“以提升質量水平作為首要目標,全面提升農村市場體系的信息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關于未來農村市場體系的發展目標,州商務局的相關負責人說,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到2017年改造、新建農產品批發市場10個,按照清潔化、優美化、制度化的要求,到2017年升級改造農貿市場17個,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州城鄉市場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目標的明確,讓我州城鄉市場體系建設有了奮斗的動力。
如何實現目標呢?
我州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切實可行的措施,要努力完成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轉型發展,鼓勵骨干流通企業以多種方式進入農村市場的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建設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擴大直接配送規模。要鞏固農村連鎖經營網絡,改造建設貧困地區農家店,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菜市場,保障居市場和菜市場,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支持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興辦農產品市場。要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農產品市場;優先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以西昌為中心,發展專業型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基地等。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