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以行政去行政化是更現實的選擇
做過10年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現在是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他痛陳高等教育弊端、批評本科評估形式化,反對擴招。作為履職近20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朱清時”3個字隨著教改的呼聲,在這5年間甚至已然幻化成中國“高教改革”的代名詞。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朱清時以南方科技大學為試驗田試圖給出答案:43名未參加高考的首屆教改實驗班學生、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文憑”。他相信,打破原有行政體制的南科大,可以在“十年內成為亞洲一流的大學”。
2月27日晚8時,深圳,距離2012年全國“兩會”僅剩4天,忙了一天的朱清時終于回到了住處,至今他仍沒找到時間準備提案。“太忙了,學校還有一大堆事”。
事實上,他已經連續幾年沒有提交過什么提案了,但在“兩會”上,他仍然是記者們追逐的焦點,脫口而出的建議也每每被放大。因為他在南科大實踐的每一步,所遇到的每一個問題,以及他的解決辦法,都是他用實踐的方式給現行高等教育沉疴開出自己的藥方。
不提問題,而是用實踐解決問題。朱清時的履職之路特立獨行,但卻意味深長。
提案提案很少,反映的問題不少從中科大校長到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認為,這個五年是他人生中“最特殊的一段經歷”。五年里,他對中國教育的認識更加深刻。五年里,他的提案很少,反映的教育問題卻不少。
高教改革關鍵在管理上2008年9月,卸任中科大校長時,朱清時沒有去參加學校舉行的宴會,“那時候心里很失落、很郁悶。”彼時,國內各個大學都在瘋狂地擴招,修建新校園。頂住壓力不擴招、抓質量的朱清時被指錯過了學校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早在這一年的“兩會”上,“大學的負債”就已經成為了教育界別的委員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隨后的一年多里,越來越多的高校“負債清單”被列了出來,緊隨其后的質量下降、學術腐敗等問題也愈發引起社會關注,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在2009年徹底地引發了社會的大討論。
這時,大家發現了朱清時。
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教育界別的委員們已經開始不僅僅批判教育的現狀了,而是更多地從深層次入手尋求解決之道。朱清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已初露這樣的傾向。
他認為,目前國內高校的管理是行政權力說了算,“而掌管行政權力的人并不是搞科研的,追求的是政績。所以在高校里,政績變成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篇數,成果多少,作為評定教授的標準,而不是看教授的工作。”因此,高教改革,關鍵問題在于管理上。
講“南科大的故事”
僅僅半年后,這些想法已經付諸實踐。2010年9月,通過獵頭公司的全球招募,朱清時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去行政化”、“一步到位辦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等響亮的口號,讓南科大以國內第一個“去行政化”高校的身份,成為了改革試水者。
一年后,2011年全國“兩會”,朱清時仍然沒有提交提案。他給媒體們講述了南科大的籌建故事,講述了他陷入的“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矛盾。
因為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漸進式辦學方式,南科大始終沒有正規招生資格,沒有學生。沒有學生,知名教授就不愿意來,沒有知名教授就更達不到辦學條件。順理成章,他建議國家修改相關法律法規,讓“一步到位”辦一所一流大學的理想成為現實。
實踐去行政化南科大老師不考核科研項目用改革實踐的方式履職,朱清時遇到的難題不小。深圳和朱清時聯手,曾使民間歡呼一片,許多人認為這是打破體制束縛的勇敢嘗試。但僅僅半年之后,輿論大變。
改革并非一帆風順201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三位曾經參與南科大改革籌建團隊的核心成員相繼宣布退出。隨后,一名山東籍學生又宣布退學,并稱“對南科大改革失去信心”。
“這好比一場大臺風,南科大幾乎就要‘翻船’了。”2月27日,朱清時在深圳對成都商報記者說,當時,一些原本有意前來任教的青年學者也打了退堂鼓。全社會都在懷疑南科大胡干、亂干,就連深圳市政府也一度失去了對朱清時的信任,“懷疑南科大是個空架子”。
此后,以敢言而著稱的朱清時開始有意回避媒體。只是在一次電視采訪中,他說出了以往很少說的話:“改革者做的事,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讓大家理解的,而且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接下來的半年里,他一邊奔赴哈佛、麻省理工等國外名校招聘老師,一邊忙著制定南科大的各項管理制度。目前,南科大已經招募到了60位老師,5位世界級學術權威組成了南科大首屆顧問委員會,其中包括4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學校氛圍被贊“完美”
60多歲的前清華大學教師張賢科用“激情四射”四個字來形容目前在南科大工作的老師們。2010年,在報紙上看到朱清時講述的南科大的創校理念,他就收拾了東西只身來到了深圳。張賢科感覺,南科大的“去行政化”目前雖然不夠徹底、《南方科技大學暫行管理辦法》也不夠完美,但學校氛圍堪稱完美。
在南科大,考核老師的指標里沒有科研項目這一項,此外,對于論文也沒有具體的數量限制,而是綜合考量科研成果的質量。也就是說出一個重大的科研成果,比發10篇論文都有效。
2月13日,南科大惟一一名成都籍學生郄博宇開始了在南科大的第二學年。如今,他的感覺是“充實”。和他的大多數高中同學閑適的大學生活不同,他的大學,除了周一到周六排得密密麻麻的課表,還有和老師同吃同住的書院氛圍,可以和大師們隨時對話。“相信沒有哪一個大學能有這樣的環境,讓學生能和那么多頂尖的老師隨時對話”。
朱清時“兩會”聲音●外國名校沒包袱,在我國這條路已被堵死●學校辦得不好就讓它關門●國家文憑如大鍋飯,體制無法出大師●建南科大是和教育不合理現象作斗爭回歸行政學校理事會成員一半是政府官員朱清時 南科大美國《科學》雜志評選2011年對全球科技產生影響的重大新聞事件。“南方科技大學開學”被列入其中。和這所“小小的”學校開學并列的事件還包括“日本3.11大地震”等。
去年7月16日,籌建中的南科大第一屆理事會召開,人們發現,體制的影子仍然盤踞在南科大。朱清時表示,以行政去行政化,“這是中國現實下必要的選擇”。
沒有支撐,不好辦事南科大首屆理事會的20名成員中,有一半是政府官員。這與朱清時起初接受這一任命時的設想不同。
2009年,朱清時接任南科大校長一職時向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條件就是“辦學獨立、去行政化和建一所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如今,官員占據理事會半數席位,人們開始質疑,這是否意味著“去行政化”的目標沒有達成。
事實上,隨著改革進入實質階段,朱清時的確在妥協。
他很快發現,由于南方科技大學是由深圳市出資興辦的,因此,學校的許多基礎建設審批,都需要納入行政程序中。學校要動工一個項目,必須跟政府不同的部門打交道。“在目前行政體系內,如果南科大沒有強有力的支撐,很多事情都不好辦”。
回頭看這幾年,他覺得自己過去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可以“一步到位”實現教改,但現在看來,“還得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地來”。
“轉正”后再爭取自主招生抓住機遇招了一屆學生后,南科大第二屆招生則需要等待教育部的“準生證”了。而一旦學校成了“正規軍”,參與統一招生,由教育部授予學位,南科大的改革意義又會有多大?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朱清時說,一切還得等待教育部的批復,但他相信南科大教改實驗的意義和價值都已經奠定,很難改變。
朱清時說,“轉正”后學校將向教育部爭取招生自主權。按照他的設想,“南科大未來將100%的全部自主招生,將是真正以學校測試成績為主,高考成績為輔的招生錄取模式,高考只要達到本科線就可以了”。
新的學生不能再自授學位,這或許也是南科大當下所能采取的“權宜之計”。朱清時說,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的南科大改革已經沒了回頭路,同樣,被插上了“高教改革”標簽的朱清時也沒有了退路。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