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成為涼山州首個省旅游扶貧縣
“把環境衛生弄干凈點,環境好了,以后游客直接住到我們家里,我們就可以坐到家里掙錢了。”3月5日,雷波縣馬湖鄉大杉坪村,不管男女老少紛紛拿著掃帚清掃進村的公路,村民們正以實際行動,主動迎接涼山州首個省旅游扶貧項目落戶雷波。
為促進旅游開發與旅游扶貧的有機結合,推動旅游扶貧工作的拓展,雷波縣旅游局積極運作,主動與省州旅游、扶貧等部門對接,積極探索推進旅游扶貧機制創新試點工作。
“雷波縣擁有良好的旅游開發前景,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輻射帶動范圍極廣,便于凸顯旅游扶貧試點成效”。去年6月18日,省扶貧移民局、省旅游局調研組到雷波縣,專題調研了旅游扶貧開發相關工作。隨后,該縣旅游局、扶貧移民局積極行動,主動對接,編制了《雷波縣黃瑯鎮大海村、馬湖鄉大杉坪村旅游扶貧實施方案》,于11月取得上級相關部門批準。至此,該縣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甘孜州稻城縣有幸成為了三個省級旅游扶貧實驗區之一,被正式確定為四川省旅游扶貧實驗區。
“村民發展旅游愿望迫切。”該縣旅游局局長劉通箐介紹說,馬湖鄉大杉坪村是移民新村,森林覆蓋率高,農特產品豐富,適宜發展農村種養殖業,轄區內海拔差距大,氣候溫潤,山地立體氣候特征明顯,民族風情濃郁,民風純樸;黃瑯鎮大海村S307省道貫穿全境,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風光旖旎,山清水秀,非常適合發展旅游業。因此,黃瑯鎮大海村、馬湖鄉大杉坪村正式列為旅游扶貧示范村。
“由省扶貧移民局下撥的首筆旅游扶貧項目資金100萬元已下達。”劉通箐說,首批資金主要涉及馬湖景區涉旅人員素質提升及技能培訓、大沙坪村貧困建卡戶養殖業扶持、星級農家樂幫扶創建和旅游紀念品開發四個項目。據悉,該項目實施后,將直接提高馬湖旅游景區品質,間接帶動馬湖景區的旅游發展,對馬湖爭創建國家級4A級景區影響巨大,可解決大沙坪村、大海村農村剩余勞動力200-300人,預計每年可增收50萬元以上,以50戶計算,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對未來該縣發展鄉村旅游意義重大而深遠。
“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進,整合資金全力配合省旅游扶貧項目。”據該縣旅游扶貧機制創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永貴介紹,省旅游扶貧項目設計了旅游扶貧產業發展共17個子項目,規劃總投資1570萬元,其中省旅游局投資410萬元,省扶貧移民局投資600萬元,縣級整合各類資金560萬元全力支持旅游扶貧項目。
“我們養好羊,以后游客來了,一點都不愁羊的銷路了”。大杉坪村村支部書記馬黑爾布興高采烈地說。據悉,目前,該縣旅游局正和縣畜牧局等部門指導農戶以養殖南江黃羊為突破口,先行摸底,選擇適合發展該產業的貧困建卡戶30戶,縣畜牧局進行現場指導,按照標準科學建欄,給予部分精料補助,資金扶持形成規模養殖,以養殖業逐步帶動旅游業發展。
據悉,扶貧子項目已經于今年3月正式啟動,整個大項目將于2016年8月竣工。劉通箐說,整體扶貧項目建成后,將會對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可新增純收入200萬元,人均新增純收入1500元。通過兩村內人居環境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可極大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通過旅游產業帶動,可使更多的農戶(貧困戶)加入發展中,從而實現脫貧致富,脫貧人口30戶158人。
旅游扶貧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是雷波縣一項新的富民課題,也是一次全新的大膽嘗試。該縣將以發展旅游產業為抓手,以扶貧資金作保障,以技術培訓為支撐,以群眾為實施主體,著力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積極探索旅游經濟與脫貧致富實現“雙贏”的新思路,整合縣域豐富的旅游資源,帶領貧困群眾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加快鄉村旅游發展步伐,力爭獲得國家旅游扶貧的支持,早日實現“旅游興縣”。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