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開水爺爺”走了 “開水婆婆”堅持接班
今年6月,施永清患病后,和老伴王彩仙在 家中。
繪圖楊仕成17日上午,施永清老人家中離世,走得突然未留遺言10年善舉,只為當初一句簡單的承諾:要一直給大家做好事。
西昌市三岔口西路,77歲的施永清老人在街邊擺了兩個保溫桶,從2004年開始,免費為路人提供開水,至今已有10年,施永清因此被人尊稱為“開水爺爺”(本報曾報道)。
8月17日上午,老人病情突然加重,在家中離世。“開水爺爺”走了,但還有“開水婆婆”在,施永清的老伴王彩仙接班,兩個兒子也將幫忙,將老人的善舉繼續下去。
〖遺憾〗“開水爺爺”突然走了西昌市三岔口西路街道兩邊,擺放著2個不銹鋼保溫桶,上面寫著“免費供開水”5個字,這是“開水爺爺”施永清老人長達10年的免費開水供應點。昨天,街邊的保溫桶仍在,但老人卻已經離去。
“走得太突然了,家人都沒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在西昌市殯儀館,施永清的大兒子施志勇告訴記者,8月17日早上,母親出門前,父親說他自己熱點牛奶喝。等母親出門辦事回家,發現父親躺在床上,已經離世了,表情很安詳。因為走得突然,沒有留下遺言。
施永清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狀,還有高血壓等“三高”病患。家屬猜測,老人去世的原因,可能是心肌梗塞等方面的突發疾病所致。
“太遺憾了。”附近市民聽聞老人離去的消息無不痛心。“開水爺爺一路走好。”昨天,不少網友也在微博和論壇上轉發老人離世的消息,表達追思。而在殯儀館,一些市民主動前來給老人上香。老人的追悼會,將于今天上午10點在殯儀館舉行。
〖堅持〗病倒了還念著送水從去年12月開始,“開水爺爺”就病倒了。到了今年6月,記者再次來到施永清家時,他的腰椎間盤突出愈發嚴重,腰疼已經到了無法正常走路的程度。
“開水爺爺”病倒,但免費開水的供應,卻未斷過。施永清腰疼,沒有辦法燒開水,75歲的老伴王彩仙就擔負起了燒水、送水的任務。
雖在病中,施永清仍是時時惦記著送水的事情。他告訴老伴,大家喝開水這么多年了,一天不送,就覺得心里很不踏實。“每天早上,他都會喊我按時燒水、送水。”王彩仙說,老頭子走路困難,但也會送她出門,回來后還會問送水的情況。
施永清家人說,就在上個月,老人的身體狀況一度好轉,可以嘗試著用拐杖走300多米,還堅持去街上,看看自己的兩個保溫桶。
今年6月,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評選活動中,施永清獲得了二等獎,有5000元的公益基金。老人將這筆獎金,捐給了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開水婆婆”來接班在今年施永清生病的這段時間里,王彩仙一直堅持每天燒、送開水,確保保溫桶內隨時有開水。老伴的離去,無疑給了王彩仙很大打擊。但她說,“開水爺爺”走了,還有她“開水婆婆”在,等將老伴的后事處理完了,她還會繼續燒、送開水,以后只要身體允許,也會一直堅持,將那份承諾兌現下去。
“這么多年了,一天不送就不踏實。”王彩仙說,10年來,燒開水、送開水,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停不下來了。在老伴生前,他們就商議好了,免費開水絕對不能斷。
施永清的大兒子施志勇是涼山州二醫院的一名藥劑師,二兒子施智雄是西昌學院的一名副教授,他們對父母的善行一直很支持。兩人告訴記者,父親一直教導他們,做人要厚道要有感恩之心。他們也將這樣的思想,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孩子放假有時間,也會主動幫忙送水。
“勿以善小而不為。”兄弟倆表示,將會和母親一起,將父親的善行延續下去。
楊玲玲 華西都市報記者 徐湘東攝影報道開水爺爺,一路走好!
昨日在殯儀館,一些市民主動前來給老人上香。老人的追悼會,將于今天上午10點在殯儀館舉行。
老人離世未留遺言 這句承諾勝似遺言“做好事不能半途而廢”
2013年1月,施永清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了這些年來,他堅持燒開水的原因。那是源于當初的一句簡單承諾:要一直給大家做好事。
2004年,他發現街上有一位老人常年給環衛工人、賣菜的農民等,免費提供開水,這令他非常感動。但后來,不知為何,老人沒有再來了。
施永清將此事告訴了老伴,夫妻倆商議后,很快萌發出一個想法:向這位老人學習,為大家做點好事。當年,夫妻倆將保溫桶搬到街頭時,很快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也贏得了一致贊揚。當時,施永清對大家作出一個承諾:要一直給大家做好事,免費開水會一直提供下去。
夫妻倆說,既然當初作出了要免費提供開水這個承諾,就應該堅持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廢。
父女心愿——“窮不丟書,沒有知識啥事都做不了,再窮我也要支持她讀書。”
——因傷喪失勞動力的父親陶文全如是說。
“沒辦法,我只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陶美娟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爸媽過上好日子。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