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電站蓄水 木里水路通航
錦屏電站蓄水發電后,木里河的水位線達到了1880米,洶涌的河面變成了美麗的高峽平湖,木里境內8個鄉鎮水路開始通航,宣告著木里的交通進入了一個水陸雙棲的新時代。
8鄉鎮通航 水路可經錦屏達西昌山高路遠的木里,將開啟水運的征程。目前,木里縣的倮波鄉、白碉鄉、三桷椏鄉、卡拉鄉、喬瓦鎮、列瓦鄉、后所鄉、西秋鄉八個鄉鎮都已通航。這一線路,把州府西昌和木里用另一個方式連接起來。從西昌乘車到木里縣小金河碼頭(屬列瓦鄉),再從小金河乘船順水而下到白碉鄉,白碉的河對面就是三桷椏鄉(白碉到三桷椏有免費的擺渡船),三桷椏鄉乘船到倮波鄉的錦屏大壩,錦屏大壩乘車到大沱,大沱乘車經漫水灣回到西昌。
其中,在兩叉河碼頭可分路,左邊到白碉、三桷椏、卡拉,右邊到倮波鄉;從小金河逆水可到后所鄉、西秋鄉。由于木里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前陸路交通極為不便。如今沿河的村民到木里縣城和西昌,走水路的話更為快捷。不過,由于水路剛開啟,還未形成規模化線路,因此水路費用相對較高。
旅游價值高 沿途風光無限除了交通意義外,木里縣的這條水路還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河邊高山聳立,巍峨壯觀,風光無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從河邊到山頂垂直分布著亞熱帶、溫帶、寒帶風光,在河邊時還穿的是T恤爬到山頂就得穿羽絨服了。坐船航行在河里,隨著輪船的移動映入眼簾的美景讓人目不暇接,五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
河里天光水色相映成趣,水波蕩漾,水鳥翻飛。沿木里河岸居住著藏、彝、蒙、苗、布依等少數民族,民族風情極為濃厚。潔白的佛塔,飄揚的經幡,各種樣式的民居,精美的唐卡,飄香的酥油茶,熱情善良的村民,讓人時時感受到濃濃的民族風情。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