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老百姓幸福指數節節高
“哇,來廣場跳舞的人真多,由原來的一個隊發展到現在的三個隊,城市居民幸福感大大提升了。”
“這幾年來,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就業、就醫、就學有保障,安全感持續提升,不僅城鎮居民幸福感在提升,廣大農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
……3月8日傍晚,在金陽縣金索瑪廣場,參加縣“兩會”的委員和代表們在廣場一側,邊看居民跳舞,邊閑聊著近幾年來金陽的發展變化。 經濟快速發展鼓起了腰包“我們家共有8畝臍橙,年收入至少10多萬!”對坪鎮九道拐村村民蒲訓明是村里的臍橙種植大戶之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帳:一畝地種植臍橙60株,每株按結果100斤算,都有48000斤,按市場最低價3元來算,收入至少也有14萬多。
近年來,金陽縣投入了項目資金100多萬元,在九道拐村建設牲畜、沼氣、蠶桑配套的優質臍橙生態家園示范園區。臍橙產業的發展,讓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大改善,臍橙種植農戶家家收入超萬元,全村已基本實現了水、電、路、電話、電視“五通”。
這僅僅是該縣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金陽縣在發展中始終搶抓機遇,集中整合資源,著力在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產業;A設施建設實現大提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推動群眾幸福指數大提升。
據統計,到2014年,金陽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18元。
建設便民路,群眾“出行難”解決了。完成3個鄉54公里通鄉油路建設路基工程;完成4個鄉11個村86.1公里通村公路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614.5公里,公路通村率達97%,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省、縣道為骨架,鄉、村道為網絡的交通發展格局。
改善生態環境,群眾生活質量提高了。新建和維護地質災害避讓場所78處,完成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104戶;治理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創建省級生態鄉2個、州級生態村20個;日處理500噸的縣城污水處理站已竣工試運行;實施人工種草18.38萬畝、退牧還草10萬畝。
特別是全面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及10kv農網升級改造工程,解決了86個村1.53萬戶6萬余人的用電困難。
社會事業進步民生大改善“如今,咱老百姓住上了亮堂堂的房子,電視進了咱農家,困難群眾吃‘工資’,治病有報銷,上學免書費,咱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這是金陽縣老百姓最真實的感受,也是廣大群眾茶余飯后議論最多的話題。
金陽縣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老百姓生活改善了、難點解決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提升。
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70戶1350人、10個整村推進項目。彝家新寨建設完成2013年的30個村2576戶、2014實施的30個村2576戶已完成住房建設工程量85%。
上學減免書費。義務教育全免費,免費學生28746人,減免經濟困難幼兒學前保教費4066名,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29165名,解決高海拔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取暖問題2869名……貧困群眾生活有保障。“五大保險”參保7萬多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6.15萬人,發放養老金828萬元。全年為41959名城鄉低保對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放各類補助資金7578萬元;完善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兌現醫療救助資金649萬元;啟動實施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民有所樂,快樂相伴。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畢阿史拉則傳說》。完成廣電“村村通”3180套,建成鄉鎮文化站29個、社區書屋18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28個。
一件件為民實事,一份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彰顯出金陽縣為民造福,讓人民真正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