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實施“生態三帶經濟”發展特色產業
[IMAGE]
10多年前,金陽縣在全州率先提出并實施“三帶經濟”發展戰略,促進了特色產業特別是“一青一白”的大發展,今年,該縣又提出了“生態三帶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的新思路,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這意味著該縣的“三帶經濟”發展戰略實現了新的跨越,特色產業走向生態化發展。
三帶經濟富民利民金陽縣在實施“三帶經濟”發展戰略的10余年中,以青花椒為龍頭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臍橙、核桃等特效農特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特色產業合唱富民曲。
青花椒已成為農民的“搖錢樹”。全縣青花椒種植已遍及全縣28個鄉鎮,涉及47000多戶農戶、14.3663萬人,種植面積達60萬畝,采摘面積達30萬畝,實現年產量550萬公斤,產值達3.85億元,椒農人均收入2680元。
成功打造“白魔芋”名片。把“種好一棵芋”作為實施“4411”助農致富工程重中之重來抓,讓白魔芋成為金陽農民的“地下銀果果”。白魔芋生產區域已由過去傳統沿金沙江一帶向海拔1600米以下的二半山區輻射,涵蓋26個鄉鎮,種植白魔芋3.5萬畝,產量達23600噸,產值達6480萬元,芋農人均收入672元。
核桃產業迅速發展。抓住被列為四川省十大林業產業發展重點縣和二十五個林業產業強縣的契機,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挖掘特色農業潛力,傾力打造20萬畝核桃生產基地為目標。核桃種植鄉鎮已由過去的25個發展到現在的31個,種植面積發展到14萬畝,常年產量達到910萬公斤、產值1.46億元。
強力打造金陽臍橙品牌。堅定不移地推進臍橙的產業化生產和經營,使臍橙產業成為繼青花椒之后的綠色特色支柱產業。先后建成5個千畝示范園區,全縣臍橙種植面積累計達34800畝,掛果面積達8000畝,總產值達5000萬元以上。
畜牧業撐起農業“半壁江山”。大力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科學規劃布局和規模,構建種養平衡、農牧互動、生態循環、環境友好的牧業發展體系。年四畜存欄達50余萬頭(只),四畜出欄41萬余頭(只),肉類年總產量達近2萬噸,牧業年產值近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5%,農民人均新增牧業純收入65元。
通過10余年的不懈努力,“三帶經濟”已成為金陽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體模式,加快了金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給“三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4元、增長8.5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940元、增長14.46%。
“生態三帶經濟”引領群眾奔小康今年,該縣站在新高度,創新提出新的“生態三帶經濟”發展戰略——“樹上有果摘、樹下有芋挖、包里有錢裝”,低山河谷一帶的13個鄉(鎮)36個村實施沿江經濟綜合開發,發展蠶桑、蔬菜及臍橙等熱帶水果,重點發展青花椒產業,青花椒樹下發展白魔芋;二半山一帶的25個鄉(鎮)84個村重點發展核桃產業,核桃樹下發展花魔芋;高山一帶的11個鄉(鎮)55個村大力培育林業產業,實施林下種養殖,加快發展畜牧業。
在低山河谷一帶,著力培育青花椒、白魔芋、臍橙等一批綠色特色產業基地,以每年建設無公害青花椒基地2萬畝,完成青花椒低產低效林改造6萬畝的速度,全力打造65萬畝青花椒生產基地。青花椒樹下套種白魔芋。
二半山一帶,突出“特”和“綠”,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三棵樹”特色產業,以每年新增5萬畝的速度,在海拔1700—2200米的區域快速發展核桃,傾力打造20萬畝核桃生產基地,使核桃常年種植面積保存在23萬畝以上。核桃樹下套種花魔芋,適度發展花魔芋促農增收致富。
高山一帶,以退耕還林地為依托,以畜牧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林草畜牧業。把全縣宜林荒山、可改灌木林地、疏林地確權到戶,扶持發展萬畝以上林業產業大鄉20個,千畝以上林業產業大村50個,百畝以上林業產業大戶100戶;利用退耕林、生態林等資源優勢,推行林下養殖、林下種草、林間放牧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讓退耕還林與促農增收工程相得益彰,增加老百姓收入。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