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將“掛、包、幫”進行到底
2014年,雷波縣創新開展“廚房式”工作法,按照“項目捆綁、政策疊加、優勢互補”原則,以“組織‘配菜’、群眾‘點菜’、干部‘做菜’、黨群‘評菜’”為主要內容,整合項目297個、資金9億多元,推出基礎設施、就業幫扶、惠農產業、技能培訓等“八大菜系”215道菜品。全縣2100余名黨員干部采取蹲點調研、入戶走訪、火塘夜話等方式走進群眾家中、田間地頭,引導13000余戶群眾“點菜”,篩選幫扶項目1683件次。同時,針對群眾最直接、最急需、反映最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劃撥500萬專項資金,開啟“短平快”項目建設,解決5萬余名群眾行路、飲水、就醫等“八難”問題178個。帶好頭“掛、包、幫”有力推進雷波縣委、縣政府將扎實開展幫扶活動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該縣主要領導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制定幫扶活動工作方案和年度計劃,明確幫扶活動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工作方式、推進步驟、保障措施等,落實責任、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形成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多方參與、同步推進的工作格局。在繼續推進原有幫扶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參與幫扶的領導范圍、部門范圍、黨員干部范圍,擴大受幫扶鄉鎮范圍、村組范圍和貧困群眾范圍。狠抓聯鄉包村單位“三到村”,變“慰問式”扶貧為“蹲點式”幫扶,健全檢查考評機制,將活動開展情況和考評結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
在省委、省政府為雷波量身定制專項綜合扶貧方案、中紀委定點幫扶雷波的基礎上,針對難點工作,主動加強與中央、省州幫扶部門的對接和工作匯報,協調解決“磷化工企業繼續使用內昆線普洱站鐵路運輸;打好交通大會戰,加快啟動宜攀高速、宜西鐵路;小溝磷礦探礦權有償協議出讓;金沙口碼頭建設;磷化工原料及產品在向家壩水庫大壩免費翻壩運輸;新區建設用地審批”等6個重大問題,加快推動了雷波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8月中紀委監察部機關扶貧辦一行到雷波縣調研和指導綜合扶貧開發工作,并就進一步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為雷波綜合扶貧開發工作把準了脈,指明了方向,并協調“精準扶貧”資金2000萬元。3個省直部門和8個州級單位對口聯系幫扶雷波縣11個鄉鎮。全縣28名縣級領導聯系39個鄉鎮、39個村、77戶貧困戶;482名科級以上干部聯系幫扶568戶貧困戶;55個縣級部門定點聯系43個鄉鎮、171個貧困村。轉作風“掛、包、幫”成效顯著2014年該縣共整合資金1.4億元,實施了6個極度貧困村、16個貧困村彝家新寨項目建設,解決了群眾住房、行路、飲水、上學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共1926戶群眾受益。
發展上扶業。以發展和壯大臍橙、核桃、白魔芋、小水果等農特產品為目標,組建扶貧技術服務團,聘請種養專家深入實地開展“三幫三送”技術服務活動,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壯大發展產業、抓好技術指導,為聯系對象送項目、送信息、送科技。通過幫扶,新增產業10個,農民人均年收入提高751.8元。
精神上扶志。組織黨員先鋒隊、青年志愿者隊伍、農村致富帶頭人、村“兩委”人員等多次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和“一對一”交心談心活動,使貧困群眾拋棄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強自立,勤奮努力奔小康理念,大力發展特色畜牧養殖業,改“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發展。全年共整合資金2241萬元,發展優質糧油5200畝、水果2.81萬畝、大棚蔬菜3500畝,發展畜牧養殖戶285戶,著力打造“芭蕉芋豬、雷波土雞、天然有機牛羊”特色品牌,實現1000余位群眾的成功脫貧。
生活上扶貧。結合“五個一”聯系制度,開展“走基層送溫暖”活動,針對有發展愿望但又缺乏資金的貧困黨員,實施“貧困黨員發展扶助金”項目,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全年各級干部累計開展走訪慰問活動6000余人次,捐款捐物150.86萬元。
基礎上扶強。部門結合職能職責,按照群眾需求愿望,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全年累計投入資金24,014萬元,實施農田基礎設施、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150余個;改擴建村道372.3公里、入戶路189公里;新建蓄水保水工程7個、蓄水池68口、提灌站2個,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萬余人;新建村級活動室39個、垃圾處理池79個,解決無電地區農網群眾2.7萬戶。
教育上扶智。堅持“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的理念,按照“抓兩頭、帶中間、攻職教”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大涼山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堅定不移推進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近兩年投入約5.4億元用于教育事業,2014年共改建維修學校78所,招聘或引進教師300余名,新建農家書屋20個,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1200人次,開展教研學術研討活動35場。全年投入資金63.8萬元資助品學兼優“五失”學生50人、困難學生588人,全面提高教育文化水平,高考升學率上升到全州第六位,雷波中學實現清華生“零突破”。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