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發現古城遺址疑是清代“冕山關”
[2008-3-31]久前,涼山州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在喜德縣境內發現了一座古城。古城遺址位于冕山鎮向越西公路方向約一二公里處的河壩上,由卵石堆砌的巨大城墻已剩下斷垣殘壁,但城門仍清晰可辨。古城區占地面積非常大,經測量,城墻長437米,寬234米,高1-1.5米,墻厚約1-2米。古城內是一塊塊開墾的田,無房屋,在一塊田里有一根高約3米的石柱,石柱上有許多方孔。文物工作者在古城內發現許多磚瓦、陶器、瓷片,還發現有石杵等物。
在古城外的小路上,筆者遇見冕山鎮爾思村三組的依火古火。他說:“這里彝語叫爾枯,漢人叫老冕山。以前那里有20多家人住。”古城邊是一個彝寨,村民搬走,是因為河道發生改變,在里面住有可能遭遇洪水。
涼山州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劉弘結合現場考察與掌握的資料推測:從《冕寧縣志》看,這里可能是清代的冕山關。應該是康熙年間修建的,咸豐年間廢棄。這里處在交通要道上,可能與唐代的初裹驛相重合。唐代梵綽寫的《云南志》上,記錄了從成都到大理的驛站與里程,里面記了從初裹驛到平樂驛(今瀘沽鎮)35里,從里程看初裹驛古城的位置也可能在這里。這個古城的發現,對研究川滇古道有著重要意義。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