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新農合:惠民利民暖民心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多年來困擾農民的一個大問題。過去,農民家中親人突遇一場大病,很難支付醫(yī)藥費用。而如今,這樣的狀況早已一去不返。近年來,喜德縣不斷完善新農合制度,提高醫(yī)療補助待遇和服務水平,切實減輕了農民的家庭負擔,有效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使越來越多的農民享受到了參加新農合所帶來的實惠——“黨的政策太好了,新農合的實施,為我們慢性病患者帶來了希望,村醫(yī)生也定期回訪,隨時都在提醒我按時吃藥。現在堅持服藥,身體也慢慢變好了。”深秋時節(jié),記者在喜德縣光明鎮(zhèn)新喜村一組見到了村民楊國芹。現年68歲的楊國芹十分健談,看上去精神奕奕,自家的那幢兩層樓的小院落被他打整得干凈整潔。五年前,楊國芹查出患有高血壓,而他的老伴也被查出冠心病。當時,兩人十分發(fā)愁:這樣的慢性病離不開長期服藥,而長期服藥對于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這時,喜德縣新農合政策的全面普及鋪開,成為了楊國芹一家的“救命稻草”。在喜德縣衛(wèi)生局新農合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楊國芹很快弄明白了了新農合參合農民就醫(yī)、住院、補償報銷等相關規(guī)定和業(yè)務流程。“我們兩口子一起每年報賬下來只需兩千多藥費,自費項目減少了很多,我們也完全能夠承受了。”
與楊國芹一家同樣體會到新農合惠民政策的,還有喜德縣冕山鎮(zhèn)和民村村民曾百斤。曾百斤患有2型糖尿病,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每年吃藥要花費近5000元,給家里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自從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一年花費在3500元左右,節(jié)省了近1500元。再通過新農合慢病補償和門診二次補償,實際花費不到500余元,比以往支出減少了近10倍。
在喜德縣,像楊國芹、曾百斤一樣受益于新農合惠民政策的農村群眾還有很多,惠民利民的新農合政策為廣大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近年來,喜德縣不斷擴大實施新農合制度,隨著參合農民受益率的不斷擴大,全縣廣大農民的參合率也逐年提高。僅2013年,該縣新農合參合人數就達15.36萬人,參合率達98.19%,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40元/人。在開展慢性病、特殊病專項管理的基礎上今年將艾滋病、甲亢、結腸癌、宮頸癌等20類重大疾病納入管理,擴大了保障范圍。全年共為65155名參合農民報銷醫(yī)藥費5416.32萬元,資金使用率達85%,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率為77.14%,最高報銷金額達到11萬元。
同時,喜德縣還不斷加大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經費投入,著力優(yōu)化全縣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配置,加強農村醫(yī)療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guī)劃和調整農村醫(yī)療機構布局,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網,為參合農民提供質優(yōu)價廉、高效安全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基本實現了農民看病“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lián)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