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貴陽彝族系列文化活動之彝歷新年篇彝文培訓篇
為了更有效的保護、傳承、弘揚彝民族文化,2012年由貴陽市彝學會、貴州民族大學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中國彝族網曾經在貴陽舉辦第一期彝族文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彝族老前輩領導和青年學生的一致好評。2014...
陳英老前輩給彝文培訓班學員講課中國彝族網訊(阿爵谷摩)為了更有效的保護、傳承、弘揚彝民族文化,2012年貴陽市彝學會、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中國彝族網曾經在貴陽舉辦第一期彝族文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11月起,由貴陽市彝學會、貴州民族大學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主辦,阿西里西志愿者協會、夜郎文化研究協會和貴陽彝族青年聯誼會幾個青年團隊攜手中國彝族網共同組織舉辦的貴陽彝族文化系列活動,包括第二期彝文培訓班,馬年彝歷新年等,誠摯邀請了貴州省市彝學會、貴州民族研究院、貴州民族大學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等部門長期從事民族文化工作的老前輩和教師,在彝族年前后,利用周末時間,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辦“彝族文化興趣班”,義務教習彝語和彝文。給在筑的熱愛彝族文化的人士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和認識的平臺,讓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綻放在這個爽爽的貴陽城。并于2014年11月22日,以貴陽彝文興趣班班為主,聯系在筑的彝族學生、領導舉辦彝歷年歡慶活動,不僅讓少數民族同學感受到傳統節日——彝歷年活動的豐富多彩,而且可以讓熱愛彝族文化的其他兄弟民族感受彝族文化的深刻魅力。學習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豐富中華多民族文化精華。彝族新年又叫彝歷年,彝語稱為“庫嗨”,“庫”年、“嗨”即新,意思是新年,彝族年是由彝族太陽歷的第一個星回節轉化而來的一個重大節日,是彝族又一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新歷11月23-26日即農歷十月初一),彝族年節承載了彝族的光榮歷史和燦爛文化,既是對一年五谷豐登、家業興旺的歡慶,又是對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的祈福。彝族新年慶祝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已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是民族團結共進的重要載體。
下午2點,慶祝演出活動開始。“庫嗨迪樂,孜瑪格尼(彝族語:新年快樂、吉祥如意)!”主持人首先用彝語向到場的來賓致以新年問候。彝族姑娘身著節日的盛裝,向到場的貴客們敬酒。彝族小伙們表演的《吐火》,表現了彝族人的勇敢與熱情,小品《招魂》繪聲繪色的展現了彝族人性格的幽默、風趣。多種形式且極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藝演出精彩紛呈,精心編排,無不反映出彝族人民節日的喜悅心情,多側面展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今年彝歷年和以往不同的是,文藝節目新增了原生態唱法,彝語小品。演出之前有彝族古籍文獻、書法的文化長廊展等,不再是單一的唱歌聚餐。著實突出了活動的亮點,讓大家感受了彝族文化的大餐。這是同步開展的第二期筑城彝文興趣班教學成果的匯總。
晚上7時左右,隨著火把的點燃,火把狂歡夜聯歡活動正式上演。大家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歡跳彝族烏蒙歡歌,達體舞,盡情的享受著篝火狂歡。熊熊燃燒的篝火,映襯著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一陣陣瑯瑯笑語在回蕩。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