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神秘的彝族阿細祭火節
...
新華網昆明2月25日電(記者伍曉陽)上身赤裸的男子身上繪著五彩圖案,舉行古老的鉆木取火和祭火儀式……24日,崇尚火的彝族阿細人聚集在云南省彌勒縣西一鎮紅萬村,慶祝有著千百年傳統的阿細祭火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攝影師和當地民眾數萬人參與。
阿細人是彝族支系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彌勒、石林、瀘西和丘北等地。目前,阿細人仍然保存著許多神秘的文化風俗。其中,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和創世史詩“阿細先基”均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農歷二月初三,彝族阿細人都要聚集在西一鎮紅萬村,按照傳統習俗舉行阿細祭火節。”彌勒縣西一鎮黨委書記邱云春告訴記者。
當天上午,紅萬村的巷道鋪上了一層翠綠的松針,阿細人穿上節日盛裝,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排列在山門口,彈起大三弦,唱著跳著“阿細跳月”,用熱情奔放的旋律,歡迎同胞鄉親和遠方客人的到來。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民族節日,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安徽及臺灣等地數百名攝影師前來采風。
中午,阿細人給來賓們端上可口的彝家美食。來賓們在鋪著松針的地上席地而坐,一邊開懷暢飲,一邊享受美味的“長龍宴”。
午飯之后,祭火儀式正式開始。主持祭祀的彝族畢摩給人們講述了祭火節來歷:相傳很久以前,古老的阿細部落沒有火,時常遭到野獸的襲擊。一位叫木鄧賽魯的先民,用木棒在一根朽木上又鉆又磨,終于在農歷二月初三鉆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為了紀念取火英雄,阿細人便在這天舉行隆重的祭火節。
在畢摩的號令下,由青壯年男性和小男孩組成的祭火隊伍入場。他們身上繪著紅、黃、黑、白、褐五色土畫成的奇異圖案,兩名壯年男子將精心編扎的“火神”抬起,在手持木制兵器的隊員護衛下,簇擁著走向“神樹”,舉行祭“神樹”儀式。
隨后開展的是“鉆木取火”。就在“神樹”下,祭火隊員用一根木棒插進另一根朽木,使勁鉆洞。不一會兒,火花就冒了出來,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據當地人介紹,鉆木的孔里放了一點點火藥,取火不像以前那么費勁。
畢摩把火種移至“火神”座下的火盆內,鑼鼓聲、角號聲轟然響起,人們歡呼雀躍、手舞足蹈,盡情地釋放他們的熱情與快樂。祭火隊員抬著“火神”,走進村寨的每家每戶,送新一年的火種。據介紹,阿細人對祭火節寄予了美好的愿望,意味著污穢邪魔已經被火燒盡,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