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撮泰吉之鄉”——板底
...
文化是可再生資源而且它永遠是富礦對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撮泰吉之鄉”——板底阿諾阿布向糧食的頭領苦蕎敬酒記者手記撮泰吉的演出,原本有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日期、特定的含義。它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毫無疑問,它是戲劇中的戲;它的面具如果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它肯定是造型藝術中的造型藝術。但是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彝族村寨,它毫無疑問是一種巫術儀式。隨著旅游業的興起,這種僅存于威寧自治縣板底鄉的古老戲劇也無可避免地被表演化了。而它本身所蘊含的普遍的人類學意義,卻一天天淡出公眾思考。撮泰吉所面臨的危機,其實正是傳統文化被分解被誤讀的寫照。
搓太極.jpg阿諾阿布:撮泰吉被譽為“戲劇活化石”,曹禺甚至認為它改寫了中國戲劇史,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梢哉f,撮泰吉在外聲名大振,現實中的撮泰吉所得到的關懷與之相符嗎?
高原:
(撮泰吉演員)我不知道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會得到什么樣的扶持。只是我們表演團隊,現在有什么困難,我們都會直接找鄉政府。目前主要是演員缺人,我自己長期在板底,倒還好說。好多人要養家糊口,他們不得不外出打工。好不容易教會一個,又走了,常常就是這樣。我們的演出服飾、鼓及一些道具也該換了。
陳勁松:
(板底鄉黨委書記)上半年我代表板底鄉政府去貴陽領了貴州三十個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的大獎回來,說是大獎,其實也就是抱了一塊獎牌回來。當然,到這個層面,精神比物質重要了。
阿諾阿布:你認為撮泰吉有一天會被超男快女之類的節目娛樂致死嗎?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