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土司建筑的虎文化
...
彝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自稱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居住在貴州境內的彝族同胞,絕大部分集中在烏蒙山區。其中,“水西”地區的彝族及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各族人民長期處于彝族土司管轄之下。所謂“水西”,即貴州西部烏江上游鴨池河以西廣大地區,包括畢節地區大部和六盤水市一部,其地的彝族土司建筑,蘊藏著豐富多彩的虎文化。
彝族網 虎文化2 奢香夫人.jpg彝族土司建筑,包括莊園、衙門、墓葬等。彝族先民屬于氐羌系統,長期從事牧業生產,主要放養羊群。牧羊人最擔心的是豺狼虎豹傷害羊群,為了羊群不受傷害,牧羊人從敬畏老虎、崇拜老虎、親近老虎直至馴服老虎,經歷了極其漫長的過程。
民間相傳,明代彝族女杰、攝貴州宣慰使奢香坐鎮“九重衙門”時,曾以老虎把門。奢香墓地曾出土一個石雕虎頭,與其一同出土的還有一塊巨型石門斗,表明石虎是守門之物。
彝族 虎文化1.jpg彝族土司及其后裔,在明清時代修建了許多富麗堂皇的莊園。至今,貴州省畢節市還保留有大屯土司莊園、安山土司莊園、灣溪土司莊園、海嘎土司莊園等;金沙縣保留有契默土司莊園;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保留有牛棚土目莊園、大觀寨土目莊園等等,其中尤以大屯土司莊園保存最好。
大屯土司莊園坐落于畢節市大屯彝族鄉,橫寬50余米、縱深60余米、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依山就勢,次第升高,為三層臺。整座莊園,三路三進,布局嚴謹,錯落有致。中路為其核心,由面闊五間的大堂、二堂、正堂組成中軸線。左路主要建筑有轎廳、客廳、魚池、花橋、書房和家祠。右路主要建筑有花園、客房、繡樓、廚房和倉庫。四周筑有2米多高的磚石垣墻。沿墻建有6座碉樓,每座高8米-12米不等。
而在柱礎、欄板、望柱、月梁、門板、山墻等部位,均雕刻或繪制有“虎頭紋”,是大屯土司莊園最大的特點。“虎頭紋”在漢族傳統文化中被稱為“如意紋”。同一圖案在不同民族中具有不同的含義,正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佐證。歷史上,彝族土司很有勢力。作為土司制度的歷史見證,大屯土司莊園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迄今保存完好。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