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里的兒童節 孩子急需干凈冬衣
搜索
復制
當地9月就會下雪 孩子卻要走兩小時山路上學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但在大涼山地區,不少孩子對于兒童節禮物的祈盼,卻僅僅是件能讓自己免受寒冷的冬衣。
因為貧困、交通不便等原因,大涼山的孩子很少能穿到新衣服,又因地處高海拔山區,大涼山夏天極短,到了9月,當我們還在消涼納暑時,當地卻已飛雪連天。可山里的孩子們為了上學,常常要在惡劣的氣候里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
多年來,成都等地的志愿者都會定期上山捐衣。近日,志愿者們啟動了“六衣計劃”,目標是讓當地所有的貧困孩子有冬衣穿。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武威 實習生鐘怡曼雖然已經是五月底,但大涼山地區仍沒多少入夏的感覺,太陽一下山,來大涼山送衣服的志愿者鄭斌就要穿上夾克和長褲,躲進車里。
鄭斌自己也數不清是第幾次進入大涼山,但每次來到山里,看到這里孩子們的困境,他總覺得自己能做的太有限了。
衣服的困境:
寒天教室里娃娃穿短袖“大涼山的孩子,穿衣服都是亂套的。”鄭斌最近走訪了大涼山美姑地區的多所希望小學,這里的學生穿著不分四季,有的穿冬裝,有的穿短袖,有的穿秋裝,有的穿春裝,但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很破舊的,鄭斌說,即使是最寒冷的12月,教室里也常常會出現穿短袖衣服的學生。
絕大部分的孩子是被迫如此“任性”的穿著,原因之一是當地氣候變幻無常,“這里的海拔3000多米,只有七八月份比較熱,一到9月,平原地區可能在下雨,但在大涼山,已經下雪。”
當然,土地的貧瘠、交通的閉塞,是更重要的原因。鄭斌說,當地基本上無法種植經濟作物,山民們基本依靠吃自己種植的土豆、玉米為生,村民的家里也會養些豬牛羊,但這些牲口很難養肥。當地一頭成年豬的重量,通常只有一百來斤,拿到市場上卻換不了多少錢。
鄭斌這次前往的是涼山州美姑縣,最近的統計顯示,這個縣的農村人口約180734人,有100余個貧困村,其中70%以上的貧困人口居住在高山和二半山地區,農村人均占有耕地僅有0.072公頃,其中一些交通閉塞的村落,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2000元。
在美姑,每個鄉的集中小學大概有400多個孩子一起上學,但不少孩子住在離小學大約一兩個小時的村莊上,在高海拔高寒地區,他們的上學之路只能用艱辛來形容,“夏天還好,但在冬季的早晨,上學無異于折磨。”
新衣無處買:
集市賣的是城里收的舊貨鄭斌去過美姑縣幾乎所有的村莊,他發現,當地非常缺少冬裝,當地的百姓說,在冬天,美姑曾出現過凍死人的事,我在蘇洛鄉見到一戶人家,一個小孩子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家徒四壁,孩子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干凈衣服,只裹著一個破舊的羊氈子,蜷縮在一個火爐旁,吃烤土豆。孩子的父母不見了,有的人說出去打工,也有的人說已經死了,這戶人家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過著刀耕火種的最原始的生活。
這幾乎是當地鄉村的常態,因交通實在不便,不少人常常好幾年才回一次家。兩個留守老人,就要帶著三四個娃,衣衫襤褸地挨過冬天。即使收入尚可的家庭,在大涼山想買一件新衣服也非易事。
“因為交通閉塞,人們只能在趕集的時候去買衣服,通常是從家里帶出兩只雞,換了錢后,到一些賣服裝的攤位購買。但這些攤位賣的根本不是新衣服,而通常是城里人穿過的舊衣服,商人從城里像收破爛一樣把衣服買回來,然后再用面包車拉到鄉鎮,既不清洗,也不縫補,就沿街甩賣,價格10元到幾十元不等。這就是當地人最大的衣服來源。”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