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解讀
9月14日至15日,全州扶貧攻堅動員大會在西昌召開。這是在州委七屆七次全會后,我州扶貧開發攻堅工作從戰略部署進入戰略實施關鍵節點舉行的一次重要動員會、推進會。
超常力度,條條務實。《涼山州十二個扶貧專項實施方案》中,就包括《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大會提出,要始終把教育作為治本之策,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扎實抓好職業教育,深入推進“控輟保學”和“七長”負責制,決不能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A 盤活資源 確保學前教育幼兒“有學上”
根據《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我州將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實施學前教育“百鄉千村”計劃,確保符合條件的幼兒有地方上學。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作校舍。利用鄉村閑置村小或教學點、村委會活動室、彝家新寨活動中心、村所在的鄉鎮中心校富余教室舉辦村級托兒所,招收一部分學生,每個托兒所給予3萬元的開辦學經費,用于維修、購置基本的教學設施設備等;在鄉鎮中心校附設學前班,招收一部分學前教育學生。
——新建鄉鎮中心幼兒園。采用鋼結構方式,按標準、分年度建設,每年新建150所,三年完成450所目標任務。
——編印彝漢雙語教材。組織州新華書店、彝文教材編譯室、州一幼、州二幼力量,編寫學前教育雙語音像教材,委托省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爭取明年春季提供給學生使用。
——聘用懂彝漢雙語的保育員。制定出臺招聘保育員的工作方案,今年年底前,首先招聘一批保育員,每個托兒所招聘2名,每人每月工資2000元。
——實施學前教育“營養計劃”,每名在校學生每天給予4元生活補助。
B 調整布局 擴大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規模《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要求,全州要撤并規模小、效益差、辦學條件簡陋的村小或教學點,將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集中就讀寄宿制學校,撤并的村小或教學點舉辦托兒所。調整民族寄宿制學校布局結構,鄉鎮中心校均建成符合標準的寄宿制學校,適度擴大縣城學校寄宿制招生規模。經過布局調整,形成村辦托兒所、鄉鎮中心校辦寄宿制學校和學前班、片區辦初中、縣城辦高中的格局。
同時,要辦好寄宿制學校,改擴建現有中心校校舍,配套完善學生寢室、浴室、食堂等條件;整合“十年行動計劃”、“大涼山彝區振興行動計劃”、“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教育扶貧提升工程”項目,按規劃分年實施,到2020年,全州新建350所、改擴建666所共1016所學校環境優美、校舍功能配套、辦學條件達標的民族寄宿制學校,使小學三年級以上、距離2.5公里以外的農村學生都能住校就讀,實現全州80%以上農村學生享受寄宿制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流失、輟學問題。
C 開拓創新 多形式興辦教育《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中指出,為實現多種形式興辦教育,我州將積極吸引社會力量辦學,緩解財政投入壓力。制定吸引民間資金、企業興辦教育的優惠政策,鼓勵舉辦私立幼兒園,采取BOT模式推進教育信息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教師和教輔人員編制不足問題;積極爭取國家、省對涼山教育的支持力度。
據悉,目前,我州缺中小學教師近6000名,學前教育缺1.8萬名教師,各級各類學校缺大量的炊事員、保安人員、雙語教學人員、校醫等。在國家嚴控教師編制的情況下,采取政府出臺購買服務的政策,根據需要將新增教師和教輔人員工資納入當年財政預算,向勞務公司等企業或機構購買服務,解決教師或教輔人員編制難題。采取政府購買學位方式,支持民辦學校辦學,由民辦學校自行解決教師和教輔人員。
此外,州教育局局長謝寧表示,涼山將抓住國家對“涼山州、怒江州和臨夏州”的支持計劃,全面改薄、大小涼山振興行動計劃、教育扶貧提升計劃等機遇,積極爭取減少地方配套政策,加大15年免費教育資金支持力度。
D 督查督導 確保完成目標任務此次出臺的《涼山州教育扶貧專項實施方案》要求,要加強教育經費監管。隨著國家、省、州對我州教育經費的不斷增加,州教育局將加大對各縣市教育經費的監管,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每年對所有學校的教育經費進行專項檢查審計,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貪污教育資金行為發生。
要依法治教。進一步規范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行為,依據教育法律法規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辦學。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資助政策,確保每一個學生不因貧困失學;著力鞏固和提升義務教育發展水平,認真落實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確保到2020年,義務教育適齡人口全部入學,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目標。
要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抓緊制定“涼山州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意見”,每年培養培訓教師8000名,五年內培訓4萬名教師;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安寧河五縣一市教師交流達到10%、其余縣達到5%。完善校長聘任辦法、獎懲制度和退出機制,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和校長隊伍。(記者馬海伊生)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