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
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2012年8月7日在涼山州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涼山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宏偉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州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報告全州2012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2012年1-6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今年以來,全州上下按照州第七次黨代會、州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州委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州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牢牢把握“穩定增勢、高位求進、加快發展”工作基調,實施優勢資源開發與保護、充分開放合作、大企業大集團帶動“三大戰略”,著力投資拉動、產業支撐、“兩化”互動、城鄉統籌、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全州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1-6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3億元、增長13.8%,增速較全年增長14%的進度要求低0.2個百分點,比全省高0.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7.3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276.4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46.6億元、增長10.1%。
(一)農業經濟穩步增長。繼續實施優質糧食增效工程,小春糧食總產量39萬噸、增長0.3%,大春播栽574.5萬畝、增長0.4%。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加快發展,煙葉移栽105.8萬畝,蔬菜產量95.4萬噸、增長5.3%,收購春蠶繭8.5萬擔、同比凈增0.8萬擔。畜牧業穩步發展,肉類總產量34.4萬噸、增長3.2%。勞務開發加速推進,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63.1萬人、同比增加10.4萬人,實現勞務總收入41.2億元、同比增加15.7億元。“大涼山”品牌創建取得新進展,“環太”苦蕎茶、“會理石榴”、“南絲路”蠶繭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二)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工業涼山建設成效明顯,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17.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81戶,較年初增加27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1%,比全省高2.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13.3億元、增長17%。主要行業支撐作用突出,黑色金屬采選業增加值增長37.4%,有色金屬采選業增長16.6%,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1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5.9%,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8%。工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西昌釩鈦產業園、成涼工業園、會理有色產業園成功納入全省100億級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
(三)第三產業持續活躍。城鄉消費穩步增長,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8億元、增長15.9 %,其中批發業7.3億元、增長49.5%,零售業127.5億元、增長14.1%,住宿業2.7億元,增長32.6%,餐飲業22.3億元、增長15.8%。旅游業繼續保持強勁增勢,共接待游客1247.9萬人次、增長29%,實現旅游總收入49.5億元,增長29%。
(四)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1.7億元、增長26.3%,完成全年計劃目標52.6%。溪洛渡、錦屏、官地等3個國家級水電項目完成116.7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26.4%。狠抓項目新開工,自去年12月以來舉行了三次共187個新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年初確定的135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28.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74.5%。雅西高速公路實現全線通車,官地首臺機組順利發電,裕隆換流站及錦屏—蘇南±800千伏輸變電、昭覺100萬噸干法水泥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施可豐60萬噸磷化工進入試運行階段;太和鐵礦采選擴建、冕寧牦牛坪稀土采選、鹽源爛紙廠礦段采選等項目加快推進;西昌鋼釩210萬噸冷軋、白鶴灘及烏東德前期工程、會東大梁礦山擴建等項目實現開工建設。
(五)財政金融平穩運行。全州公共財政總收入76.1億元、增長16.4%,完成全年計劃目標57.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5.3億元、增長24.1%,其中稅收收入33.7億元、增長25.9%,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重60.9%,同比提高了0.2個百分點。全州公共財政支出111.7億元,增長39.8%,教育、醫療衛生、節能環保、農林水及住房保障支出增支額較大,各項民生支出達76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68%。全州各項存款余額962億元、增長23.8%,貸款余額463億元、增長20.8%,存貸比達到48.1%。
(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及防災減災工作卓有成效。積極推動邛海、瀘沽湖爭創“國際重要濕地”工作,西昌市獲批開展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森林防火工作繼續加強,火災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深入實施,森林資源管護面積4765萬畝,鞏固營造林16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1.5平方公里。節能減排扎實推進,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2.4%。排污申報和收費工作力度加大,共納入排污申報企業390家,實現排污費解繳入庫1558.3萬元。加強防災減災工作,鹽源“6?24”地震和寧南“6?28”特大泥石流災害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災后重建工作有序開展。
(七)開放合作深入推進。成涼、攀涼合作務實開展,舉辦了第四次成涼合作和第三次攀涼合作聯席會議。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進一步加強,廳局州合作不斷深化,政企、銀政合作更加緊密。積極推進與津巴布韋建立“涼山—津巴布韋煙草合作園區”、與荷蘭建立“涼山—荷蘭花卉產業園區”,加強與泰國正大集團在經貿、農業、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積極邀請新加坡盛世集團、亞洲電力投資公司在涼山投資開發礦產、水電項目,開拓與日本、韓國在稀土和釩鈦深加工領域的經濟合作。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州履約招商引資項目203個,累計到位州外資金216.9億元、增長32.2%,占全年目標任務的72.3%。
(八)民生得到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0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23元、增長20%。編制完成了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涼山部分)和8個縣實施規劃,大小涼山綜合扶貧規劃順利推進,與浙江省、珠海市的東西扶貧協作進一步加強,“9+1”扶貧機制和“4+5”對口幫扶機制更加健全。實施安寧河谷地區新村建設230個、彝家新寨150個、木里藏區新村建設6個,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145套。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840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就業170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糧食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糧食市場供應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比全國、全省分別高0.2和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分別上漲4.7%,煙酒類上漲3.1%,衣著上漲10.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下降3.2%。
(九)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第二輪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四川省彝區免費職教計劃和藏區“9+3”免費教育深入實施,23萬余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貧困學生享受生活補助,初中畢業生基本實現應讀盡讀。科技創新成效明顯,會理縣被確定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縣,好醫生攀西藥業科技項目獲國家科技部一等獎,涼山“清甜香”型優質煙葉開發項目獲國家農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成村民公共服務活動中心83個,文化下鄉活動和各項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有序推進。新農合參合人數達375.9萬人、參保率97.7%,8個縣級醫院、14所中心鄉鎮衛生院、438個村衛生室等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外事僑務、統計、移民、檔案、史志、供銷、宗教、語言文字、國家安全、氣象、郵政、保密、無線電、婦兒、紅十字會、科協、老齡、殘疾人等工作扎實推進,全州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上半年,在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效監督和支持下,全州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盡管上半年我州經濟社會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但也凸顯出一些新的困難和問題。
(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由于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歐債危機不斷加劇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上半年全國GDP增長7.8%,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全省增長13%,回落1.5個百分點。受此影響,我州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較去年同期均有所回落,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8%,回落1.1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3%,回落11.8個百分點;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6.4%,回落26.3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9%,回落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1%,回落3.6個百分點,經濟下行趨勢明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壓力加大。
(二)完成全年投資目標任務艱巨。一是新開工項目推進不理想。納入今年重大計劃的66個新開工項目,上半年僅開工26個,開工率39%。其中瀘黃高速改擴建、成昆鐵路新建雙線、西昭高速、大橋水庫灌區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預計年內難以開工建設,為完成全年投資目標任務帶來較大壓力。二是部分在建項目推進困難。昆鵬銅業15萬噸陰極銅等一些資源開發型項目受市場需求不足沖擊,項目業主投資意愿不強,投資進度緩慢。寧南白鶴灘電站受6?28特大泥石流災害影響,目前處于全面停工狀態,帶來較大投資缺口。三是投資發展后勁不足。項目儲備不足,前期工作程度低,重大項目近期尚未形成有效接替,一些縣投資增長乏力,缺乏重大項目支撐,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后勁不足。
(三)保持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難度加大。上半年我州主要工業品產品價格大幅回落,其中黑色和有色金屬采選業價格指數同比分別回落31.1和10.4個百分點,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業同比分別回落17和17.8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工業企業效益下滑,上半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81.2億元、同比下降5.2%,全州停產或即將停產企業達60余戶,部分企業等待觀望惜售氛圍濃,產品存貨增加,產銷率為94.7%,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繁重。我州經濟以投資拉動和資源開發驅動為主,“三駕馬車”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遠未形成,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產業結構不優,傳統產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第三產業增長低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3.7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安寧河谷規劃區與大涼山彝區規劃區、木里藏區規劃區發展差距不斷加大。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下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州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各項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強化產業支撐,狠抓投資拉動,努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確保圓滿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一)著力抓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一是扎實推進在建項目。加快推進“三江”干流及地方中小河流水電站、安寧河谷風電場二三期、攀鋼西昌鋼釩210萬噸冷軋、重鋼太和鐵礦1000萬噸采選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官地電站第二、三臺機組及錦屏電站第一臺機組年內發電,江銅冕寧稀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會東大梁礦業擴建、雷波洋豐二期60萬噸磷化工等項目年內竣工投產。二是推進新項目開工。積極落實項目核準要件和建設條件,力爭新鋼業接續替代項目、西昌釩鈦釩氮合金、會理太陽能并網光伏發電、昭覺特口甲谷風電場、卡拉楊房溝電站前期工程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形成新的實物工程量。三是加強項目儲備。緊密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扶持重點,加強項目包裝,強化溝通銜接,著力從能源開發、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儲備一批帶動作用強、輻射范圍大的重大項目,充實項目儲備庫。四是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加強土地、能源等要素綜合協調,著力緩解項目建設瓶頸制約。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和金融機構支持,圍繞近期出臺的促進民間投資優惠政策機遇,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工業、金融、市政、能源等領域建設,盤活民間資本,拓寬融資渠道。
(二)著力抓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后勁。一是加快推進交通大會戰。突出抓好“五高三鐵”,加快推進西昭高速、永會快速通道、瀘黃高速公路擴建、成昆鐵路技改擴能等項目,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加大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建設南北環線、溪洛渡電站還建路、白鶴灘、烏東德和卡拉楊房溝等電站對外通道,大力推進通鄉、通村公路和道路運輸站場建設。二是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病險水庫整治、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突出抓好會東新華水庫渠系配套、會理大海子水庫以及煙水配套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力爭鹽源老溝水庫、德昌和平水庫等項目實現開工建設。大力推進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基礎。三是加快電網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與省電力公司簽署的電網改造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和農村無電地區電力電網建設,推進智能電網建設。以“智慧城市”、“光網涼山”等為載體,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科技信息、公共服務等網絡建設。四是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制定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優化城鎮布局結構,加快打造現代化的生態田園西昌,分類推進安寧河谷地區、大涼山地區、木里藏區城鎮化特色發展,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努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三)著力抓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全力推進綜合扶貧開發。深入實施大小涼山扶貧規劃和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以276個極度貧困村為重點,集中力量解決極度貧困和突出民生問題。扎實推進新村建設,確保全面完成222個安寧河谷地區新村、234個彝家新寨和12個藏區新村的建設任務。二是扎實做好就業工作。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促進工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千方百計促進就業。三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五大”保險、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等制度,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四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發展,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深化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改善彝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五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大生產供應,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切實搞好糧、油、肉等生活必需品的產銷銜接和專項儲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妥善安排好困難群眾生活,減輕低收入群眾負擔。
(四)著力抓生態文明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碳匯造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等水生態和水環境保護、治理。推進邛海濕地恢復建設三期工程,全力打造邛海、瀘沽湖“國際重要濕地”。認真實施重大地質災害防治、避險搬遷安置工程,加強水土流失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向常態化治理、依法管理和標本兼治深入。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堅決遏制高載能行業過快增長,突出抓好工業節能減排,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支撐項目、重點示范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強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環境監管,加大農村面源污染、重點流域及湖庫污染綜合治理力度。
(五)著力抓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一是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抓住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機遇,把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與發展壯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結合起來,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關聯度強、產業拉動力大的企業和項目。二是深化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深化與成都、攀枝花、川滇黔十市地州、珠海等區域合作和廳(局)州、銀政、銀企合作,扎實推進與津巴布韋、荷蘭、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合作,抓好合作交流項目的落地和實施。三是著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跟蹤落實去年西博會簽約項目,做好協調和服務,完善項目落地要件,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借助今年西博會、火把節、州慶等平臺,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擴大招商引資、招大引強規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上半年我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良好。下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形勢不容樂觀。我們將在州委的領導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下,動員全州各族人民,攻堅克難、勵精圖治,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奮力推進全域涼山全面開發開放、跨越式發展。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