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首創“惠農保” 助力彝區扶貧攻堅
“惠農保”保險試點是涼山州首創實施保險服務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解決農村群眾因災因病返貧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金融服務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正值我州打響扶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惠農保”保險作為一項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惠農舉措,撬動效能強,風險保障高,扶貧方向準,能起到“以小博大”、“雙輪驅動”的良好效果。進一步推進實施該項工作,將為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構筑起一道堅實的風險防波堤,極大地緩解地方政府在扶貧攻堅中的風險壓力。
一、開展“惠農保”保險試點的現實意義(一)通過構建保險風險分散機制,切實減少農村群眾經濟損失。“惠農保”保險為農村群眾量身定制,最直接的受益者即是廣大的農村群眾。考慮到廣大農村群眾的實際困難,在組合產品設計之初,就通過綜合考究,選擇了“保費低廉、保障充分”的險種,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保費僅2元、保額可達6萬元,小額人身保險保費30元、保額2萬元,農村住房保險保費50元、保額可達5萬元,保費與風險保障放大比達成千上萬倍。同時,地方政府還會給予農戶保費補助,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調配財政資金為農戶全額投保,農村群眾投入“惠農保”保險的支出是低廉的,若遇災害發生通過保險公司賠付的補償,就能極大地減少經濟損失。
(二)通過培養農村群眾保險意識,切實提高三農風險保障水平。“惠農保”保險組合產品的設計,是經過充分調研后確定的,推進實施有利于培養農村群眾的保險意識。三個組合產品的保障對象是與農村群眾最直接相關的人身和房屋,風險防范范圍是農村最普遍、也是風險保障最缺失的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和疾病,推進實施有利于填補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空白”。目前,農村居民的人身、房屋、農作物、牲畜等都有了保險覆蓋,加上政府社會保障及社會救助體系的覆蓋,織就成一張牢固的風險防范網,切實提高三農風險保障水平,解除生產經營的“后顧之憂”。
(三)通過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切實緩解各級政府風險壓力。通過“惠農保”保險試點的實施,地方政府加強對保險公司的引導合作,借助保險公司經營機制,用活財政補貼資金,逐步將農村群眾“因災救濟”觀念轉變為“災前保險”,減少矛盾糾紛,切實減輕各級政府社會管理壓力。保險公司通過參與公共安全體系建設、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民生保險體系建設、健全社會風險防范體系,發揮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維護農村保險消費者利益,減輕農村群眾風險損失,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惠農保”保險試點取得的工作成效(一)領導重視,成效顯著。2013年5月,州政府羅涼清州長簽發《涼山州“惠農保”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州政府相關部門、17個縣(市)政府、保險機構高度重視“惠農保”保險試點工作,根據州政府統一安排部署,上下聯動,政企協同,“惠農保”保險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今年9月末,“惠農保”保險累計實現保費2947.28萬元,為參保農村群眾提供風險保障3382.91億元,其中: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投保541萬人次,覆蓋463個鄉鎮,保費收入1082.17萬元,承擔風險保障3238.17億元;農村住房險參保17.16萬戶,保費859.7萬元,承擔風險保障70.93億元;農村小額人身險參保33.51萬人次,保費1005.41萬元,承擔風險保障73.81億元。
(二)政府主導,推動有序。州、縣(市)和鄉(鎮)政府及相關部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惠農保”的啟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輿論支持。試點方案實施后,州金融辦迅速建立跟蹤督辦機制,對各縣(市)推進情況、承辦保險公司開展情況,及時給予關注和指導,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各縣(市)政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藥引子”作用,通過建立領導小組,加大宣傳和考核力度,極大地提高了農戶參保積極性和便利性,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了“惠農保”保險試點工作。
(三)市場運作,群眾得利。中國人保財險涼山州分公司和中國人壽涼山州分公司充分發揮央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優良傳統,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增強“三農”基層綜合服務能力,落實保險強農惠農政策,在實現財政投入“惠農保”的放大效應上發揮主力軍作用。公司依托覆蓋全州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村保險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宣傳和培訓工作。按照國務院《農業保險工作條例》以及政府相關監管規定,嚴格執行“四到戶、兩公開”服務規范。積極踐行“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范”的保險行業核心價值理念,堅持依法合規經營,通過宣傳培訓增強廣大農民的保險意識。通過提高理賠效率,提升“惠農保”影響力,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好處。試點兩年以來,“惠農保”組合產品共支付賠款1140.03萬元,賠款通過直賠直接到達受災、患病農戶手里,切實減輕了農戶的風險損失。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