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躋身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鹽源躋身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農村電商,被稱為電商行業最后一片“藍海”。但由于配套與城市相去甚遠,大多電商企業缺乏“下鄉”的動力。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對于四川農村電子商務而言,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最急迫的是要解決物流體系等基礎配套和人才等問題。每個示范縣的試點期為兩年,將獲得國家財政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7月初,記者從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現場會上獲悉,今年我省10縣入圍第二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加上去年首批入圍的,我省一共有1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而其中,我州鹽源縣被列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這是我州唯一一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鹽源將獲得國家200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持,專項扶持該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在2015年鹽源《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串數據,該縣蘋果、核桃產業2014年分別實現產值12.8億元、7.8億元,鹽源蘋果在2014年四川農業博覽會中獲得金獎。大力支持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農戶、專合組織投資建設冷藏庫,全縣果蔬冷藏能力達3.86萬噸。
“產品不具有稀缺性、價格不高、運損太大,所以,難以走出大涼山的大多數農特產品都存在這個問題。”州商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涼山做冷鏈物流配送的順豐速運長期拒收新鮮果蔬,原因是網絡零售涼山普通水果性價比不高,電商基本虧損,所以快遞量不大,而且因為損耗問題,運輸糾紛時常發生。
該負責人介紹,一件10斤重的一級鹽源蘋果成本價約30元,快遞至成都,運費10元/件,是果價的33%,運輸損傷損耗約10%,如果快遞至東三省、青海、西藏等地,快遞費45元/件,是果價的150%,運輸操作損耗約為20%,而最終銷售價格又不太高。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今年5月,鹽源縣組織縣農業、經信、招商等部門,深入甘肅成縣學習考察電子商務、林農產業發展情況,實地走訪了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成縣服務中心、隴南電子商務協會、隴南市電子商務孵化園、陳院鎮天梁農業大示范區、大路溝核桃產業示范園等電商成效館和農林業產業基地。通過實地考察學習,全面啟動電子商務產業建設。
同時,完善組織機構,立足實地調研成果及鹽源“八大基地、十大產業”優勢,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分析電商產業形勢,成立了全縣電商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落實工作責任,明確工作目標。組建電子商務商會,規劃在鄉鎮成立農村電子商務示范點。并督促盡快制定近三年目標(2015年-2017年),草擬《鹽源縣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實施方案》,推進鹽源電子商務產業加快發展。
“通過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我縣大量的名優特農產品將依靠互聯網信息平臺和現代物流配送手段,實現農產品進城,并賣到好價錢。”鹽源縣投資促進和商務局局長白元友這樣說到,同時,也將會解決大量工業品不能快速下鄉,不能低價下鄉的問題。
在入圍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后,7月31日,鹽源縣舉辦了第一期電子商務進農村知識培訓班,涉及29個鄉鎮,119個行政村(未參訓的鄉鎮、村因為未通有線接入網絡),有120人參訓。讓電子商務進農村通過培訓,促進在農村經濟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的應用。初步計劃在兩年的時間內,舉辦20期培訓班,培訓6000余人,培訓對象主要以鄉鎮干部、大學生村官、合作社負責人、返鄉青年、退伍軍人、殘疾人等。未來達到,在有線寬帶網絡接入和具備物流條件的29個鄉鎮、119個行政村,將實現電子商務全覆蓋。
培訓中,鹽源縣郵政局負責人詳細教授了怎樣操作電子商務、如何推廣自家產品,如何包裝產品、如何操作賣產品等。
“我很榮幸參加此次培訓,培訓讓我感到農村產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來自巫木鄉耳茹村的村官楊林培訓完后很激動,我回去以后將把我們當地的生態核桃、花椒、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賣出去,帶動廣大農民朋友們一道做電商,把農村土特產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向大城市,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電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家中就可以賣東西,就可以完成交易,賺到錢,省去店面費,中間商周轉賺取的費用,方便快捷。不用像以往賣農產品都要到集市上去,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
據悉,鹽源電子商務進農村重點營銷優質高原蘋果、瀘沽湖旅游產品、生態核桃、金邊白瓜子、鹽源紅米、花椒、瀘沽湖藍莓、青娜油等特色產品,相信,鹽源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5年,該縣新增優質蘋果基地1.8萬畝、核桃基地10萬畝。而躋身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將會讓這些農業特色產品走出深閨。
(記者 劉三櫻)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