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溫江區和盛鎮春林村
四川成都溫江區和盛鎮春林村
==========================
行政代碼:510115102
身份證前6位:510115
長途區號:028
郵政編碼:611130
隸屬政區:和盛鎮
行政級別:村
車牌號碼:川A
春林村相關網站:
·溫江旅游指南·溫江特產介紹·溫江十大特產·溫江十大景點·成都品牌網·成都旅游指南·成都特產介紹·成都十大特產·成都十大景點·四川品牌網·四川旅游指南·四川特產介紹·四川十大特產·四川十大景點
春林村位于成都市成溫邛高速公路以北,東靠東宮寺社區,西臨金馬河,南與臨江村接壤,北與玉河村毗鄰。全村共耕地2082畝,轄5個村民小組,共有1683人,勞動力有913人。村里有5個黨小組,黨員共69名。春林村以花木種植、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春林村有良田二千余畝,土地肥沃,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村民委員會往前走上一千來米便是東宮寺集市,每逢2號、6號、10號為趕集日。
春林自然條件優越,1000余畝的純花木種植造就巨大的天然氧吧。全村屬典型的平原村,地勢平坦,無山無丘。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第二節:建置沿革
春林村前名為玉石村,于1950年4月,玉石村合作化并建立農協會,來適應當時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在合作化時期,春林村屬綦江黨支部,公社化初屬萬春公社十一大隊。
1959年7月,春林村由最初的玉石村合作社轉變為成立單獨的十大隊,1968年8月建立大隊革委會,十大隊革委會正式更名為春林村。
1976年10月,成立春林村大隊管理委員會,1978年,改革初期,由于原管轄的行政區三圣公社更名為天府鎮,至2004年9月春林村屬天府鎮管轄。
2004年9月,春林村由溫江區天府鎮劃歸溫江區和盛鎮管轄。
第三節:農業經濟概況
春林村緊鄰金馬河,土壤屬砂壤土,適于種植。從設村以來,這里的老百姓就以農業種植為主,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和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麻、煙葉為主,傳統的農業種植成為了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春林村面臨農業耕作方式陳舊、肥源不足、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產量較低等問題,傳統的種植方法已經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針對這一問題,春林村老一輩領導班子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根據市場需求,依托春林村實際,尋找出了一條適合春林村發展的新型發展道路。在1995年12月春林村與溫江縣蔬菜公司簽訂合同,在春林村一、二組的土地上成立起了面積約為4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從此春林村走上種植蔬菜的道路。
2006年10月,隨著花博會在溫江召開,越來越多的花木種植業主來春林村安營扎寨,截止2010年12月,外來種植業主就已經有25戶,種植面積達600余畝。外來種植戶帶來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他們的帶動,我們種植花木的農戶也越來越多,花木種植成了春林村的又一主導產業。在花木種植產業的發展上,干部領導班子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求和尋找適合春林村經濟產業發展模式,于2011年6月在春林村成立了溫江區和盛鎮花木營銷合作社,使春林村花木種植向產業化和集中化發展。在逐步的發展和壯大中,春林村探求出了屬于自己適合發展的花木之路,現為止,春林村花木種植主要以桂花、白果、天竺桂、紫荊、楠木等為主。花木種植的發展,大大的促進了春林村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節:文化生活的轉變
解放初期年輕人到民校學唱歌、扭秧歌,各村擁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擁有豐富的文化節目如:《白毛女》、《霸王鞭》、《二胡》等傳統樣板戲節目為合作社向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春林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改善村容村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作為一項中歐要工作來抓,加強村莊的規劃治理,科學規劃,逐步改善道路交通條件,和飲水設施的條件,對村內的主要公共設施進行了硬化,包括公路的修建和排水溝的清淤,加強衛生管理,成立保潔隊。同時村里安裝了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戶戶安裝有限電視。
村里還積極開展爭做文明戶的評選活動,以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發展,村里還開展關愛老人互動,定期組織老人交流談心,在逢重大節氣,村里會為每位老人送上慰問品。
春林村網友涼山州網歡迎您↓ 遠方來的朋友,你對春林村怎么看? 源于博雅地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