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糧食日
2014年世界糧食日
==========
發布時間:2014-10-16
1979年11月,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1981年10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創建紀念日)是首屆世界糧食日,此后每年的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后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
產生背景
“民以食為天”,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1972年,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蘇聯大量搶購谷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與饑餓和營養不良作斗爭。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
主旨目的
促進人們重視農業糧食生產,為此激勵國家、雙邊、多邊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
鼓勵農村人民,尤其是婦女和最不利群體參與影響其生活條件的決定和活動;
增強公眾對于世界饑餓問題的意識;
促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
加強國際和國家對戰勝饑餓、營養不良和貧困的聲援,關注糧食和農業發展方面的成就。
歷年主題
20世紀80年代 此段時期主要注重農業、農村發展。
1981年 糧食第一
1982年 糧食第一
1983年 糧食安全
1984年婦女參與農業
1985年 鄉村貧困
1986年 漁民和漁業社區
1987年 小農
1988年 鄉村青年
1989年 糧食與環境
20世紀90年代 此段時期主要注重糧食生產與環境發展的關系。
1990年 為未來備糧
1991年 生命之樹
1992年 糧食與營養
1993年 收獲自然多樣性
1994年 生命之水
1995年 人皆有食
1996年 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
1997年 投資糧食安全
1998年婦女養供世界
1999年 青年消除饑餓
21世紀 此段時期注重在保護環境減少糧食產量背景下的糧食供給與食品安全。
2000年 沒有饑餓的千年
2001年 消除饑餓,減少貧困
2002年 水:糧食安全之源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
2005年 農業與跨文化對話
2006年 投資農業促進糧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
2007年 食物權
2008年 世界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戰
2009年 應對危機,實現糧食安全
2010年 團結起來,戰勝饑餓
2011年 糧食價格 – 走出危機走向穩定
2012年 辦好農業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
2013年 發展可持續糧食系統,保障糧食安全和營養
2014年 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
中國情況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2004年總產量9380億斤,消費量9978億斤,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因此,開展愛糧節糧、反對浪費宣傳教育活動,是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國家糧食局確定“愛糧節糧宣傳周”活動的主題為“糧食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每一位市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自覺從如今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國家糧食局將在當天首次向全國糧食干部職工發起倡議,倡導自愿參加24小時饑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