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構造學習心得
建筑構造學習心得
========
11-04
篇一:
要做好結構設計我認為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四點:
1、要有扎實的手算能力。能將出自建筑師千奇百怪的建筑,抽象出可以進行結構計算的簡單模型。手算所需的數據可以由正版的結構分析軟件得到(模型要合理),規范的手算技能可以通過學習施嵐青編寫的應試指南得到提高。
2、熟練應用結構計算軟件的能力。用結構計算軟件分析結構的整體工作性能,得出手算必須的一些關鍵數據,尤其是手算不容易得到的一些數據,比如
構件的彎矩設計值、重力荷載代表值、各種工況的組合值。但要保證計算機算出的這些數據是合理正確的,怎樣保證呢?就要把你所用的計算軟件的編制技術條件吃透,吃透并不是要把軟件的源程序搞清楚(估計開發者也不會給你源程序),只要把程序中隱含的參數和模型假定搞清楚就OK了。有時會有人讓算什么框架結構中某構件的內力,我簡直就暈菜。不是不能算,關鍵是得算多長時間啊。再說就手算所選的那可憐的幾個工況,再加上手算時一些很粗略的假定,到最后算出的結果誤差就很大了。尤其是用彎矩分配算一榀框架,翻來覆去的傳遞不平橫彎矩,中間有一處錯誤后邊的就都錯了。計算機應該是在數值運算上不會出什么大的錯誤吧。像這些繁雜的重復性的計算,都交給計算機。設計人員只要知道它的計算原理計算過程就可以了,但至少要自己算一遍(大部分結構專業的可能在畢業設計中都是算過一次的)。
3、對建筑師的設計意圖能夠準確把握。尤其是一些很細小的部位。因此就要求建筑專業提交的設計條件要很詳細,要接近施工圖的深度。在做方案中就要和結構專業以及其他專業溝通把細部構造方法敲定,只留下構件的具體斷面尺寸待結構專業經過詳細計算優化后,在建筑施工圖階段在方案圖上修改即可。但有趣的是目前建筑專業恨不的給你個軸網,房間的功能布局,就讓你出結構施工圖了。結果是在后期建筑、結構做施工圖時改來改去,弄的搞出的建筑面目全非。
4、最后就是要具備通觀全局,點面都要顧及的能力。通觀全局關鍵是要應用好說明的作用,一些強條、涉及責任限定的內容都要考慮到寫進去。點——就是整個施工圖要前后一致,圖紙間的標注、剖面的對應、圖紙表達等。這個能力只要自己親手畫上幾套施工圖基本就能具備了。
“+0.000相對絕對標高現場確定”這句話在我剛畢業時在施工圖上也用過,現在看來真是滑稽。好多藍圖上還是這樣寫,而結構設計人員這樣寫上后,還樂此不疲的驗槽、做基礎設計。當然如果地基土層分布均勻而且很厚的話+0.000在現場的具體定位就不太重要了,+0.000標高的變動對基礎設計等影響很小。關鍵是每個工程的場地土是千差萬別,能保證不遇到土層變化大,地形復雜的地基嗎。最后說一下我的體會就是,每一個工程都要按部就班的,按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程序設計。
篇二:
當結束了為期五天的實訓,我收獲頗多。首先前兩天一直忙于繪制一、二層頂棚結構平面圖和基礎平面布置圖,在繪制這兩張圖時,我也反省了一些問題。那就是繪圖時要保持沉穩與細心,無論是線型的加粗還是尺寸標注,那得經過縝密的思緒沉靜地去完成,有人說細節注定成敗,我說一個小標注注定圖紙的質量,所以不能馬馬虎虎,得仔細去繪圖。在圖審過程中,我知道了設計交底要以會議形式進行,先進行設計交底,后轉入圖紙會審問題解釋,通過設計、監理、施工三方或參建多方研究協商,確定存在的錯誤和各種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經過了圖紙會審后,在施工單位和各參建單位熟悉設計圖紙,了解工程特點和設計意圖,并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后,把最后的擬定方案作以表決。
繪圖需要沉穩細心,把握好每一個細節,把繪圖當作一個工程,繪好了圖,就是建了一個好的建筑。會審需要交流商討,找出交底存在的問題,把圖紙中的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