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終工作總結
民政局年終工作總結
=========
03-08任勝依
一、以保民生為目標,切實加大社會救助工作力度(一)減災、防災和應急救援能力增強。進一步完善了市、縣、鄉三級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切實提高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2009年全市共投資2200萬元幫助2466戶無房戶和農村五保戶、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進行危房改造。加大了救災救濟資金管理力度,出臺了專門文件,對救災資金全部實現了“一卡通”發放。此外,在“5.12”汶川大地震災難發生一周年暨第一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市減災委聯合有關部門在沙隆達廣場舉行了5.12“防災減災、荊州行動”大型公益活動。
(二)城鄉低保和補助水平提高。經市政府批準,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城市低保標準由180元/月提高到225元/月,人均月補助水平由去年底的117元/月提高到148元/月,農村低保標準由920元/年提高到1080元/年,人均補助水平由去年底的45元/月提高到50元/月。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7.4萬戶146301人,占全市非農人口的6.6%。開通低保服務熱線,全天候接受群眾舉報和政策咨詢。松滋、江陵等地狠抓城鄉低保公示制度建設,農村低保村級常年公示率100%,規范化公示率達80%以上。
(三)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力度加大。進一步完善了“六位一體”醫療救助工作機制,取消醫療救助的病種限制,降低起付線,簡化程序,加強醫療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制度的銜接,提高了醫療救助可及和可得程度。資助所有城鄉低保對象參加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市優撫醫院通過建立精神疾病社區防治網絡,對符合條件的貧困精神病患者給予免費用藥治療和住院治療。荊州區加強了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鎮三無、重點優撫對象和邊緣特困對象醫療救助,使全區城鄉特困群眾就醫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四)特殊群體的供養水平提高。今年我們調整了城鎮“三無”對象供養標準,建立了城鎮“三無”對象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提高了農村五保和散居孤兒的供養標準。通過制度建設和農村福利院院長培訓,進一步規范了農村福利院管理。
(五)慈善救助工作效果良好。健全完善了“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機制,充分發揮各類慈善組織的作用,開展了“慈善一日捐”為主題的慈善募捐月活動。投入100多萬元資助貧困中學生、大學生孤兒;投入10萬元為10名白血病患兒提供醫療救助;投入90萬元開展陽光助學行動。
二、以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為基礎,復退軍人維穩工作有了新進展(一)優撫政策落實到位。全市共有優撫對象256402人,全市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經費全部發放到位,通過轉移支付,發放義務兵家庭優待金816萬元;為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和未享受離退休待遇的城鎮107名老黨員,發放生活補貼資金27萬元;全市共投入“關愛行動”幫扶資金485萬元,共幫扶特困優撫對象6115人。另外,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發放救助資金等多種方式,解決了部分特困優撫對象的生活困難。出臺了《荊州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試行辦法》,使全市近6.6萬名重點優撫對象有了穩定的就醫渠道。
(二)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穩妥推進。通過積極落實各項安置政策,全力化解安置矛盾,著力強化技能培訓,拓寬了退役士兵的安置渠道。全市自謀職業人數占符合安置人數的80%以上。
(三)復退軍人維穩工作成效顯著。我市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責任制,深入排查,隨時掌握動態,并采取了“結對子,交朋友”的方法,對參與上訪人員耐心細致做好教育疏導工作,及時化解各種不穩定因素。
(四)軍休政策全面落實。軍休干部的“兩個待遇”和醫療保障得到全部落實;堅持以“六個老有”和創建“雙和諧”為目標,軍休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各級軍休所以“創新服務理念、構建和諧軍休”為目標,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由常規服務變為創新服務。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