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心得體會2015
赴蘭考學習焦裕祿精神心得體會2015
=====================================================
11-23
區委書記赴蘭考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黃河故道東壩頭以及聆聽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主題教學,近距離感受焦裕祿同志生平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感觸很多,深受教育。特別是在參觀焦裕祿烈士陵園偶遇一位時任生產隊長的群眾也來緬懷,當問及蘭考人民為什么如此懷念焦裕祿時,老人一句“因為焦裕祿書記對人民好”的回答令我思索萬千。
對人民好,就是要有焦裕祿書記那樣“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意識,多謀為民之策,多行便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
為什么對人民好?對一個國家而言,“民”是根本,“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只有對人民好,才能政通人和、長治久安;對一名共產黨員而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根本宗旨,只有對人民好,才能切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如何做到對人民好?我認為,一是要心中裝著人民。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大力實施黨員“黨性黨風錘煉行動”和公職人員“職業素養建設行動”,使黨員干部真正搞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二是要把人民當作親人。切實轉變作風,經常深入群眾中,了解他們“柴米油鹽”的煩惱、“衣食住行”的困難和“酸甜苦辣”的傾訴,從群眾最關心的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細節入手,扎實開展好“靚麗南明提升工程”和“平安南明提升工程”,讓群眾出行更舒心,居住更安心,生活更幸福。三是要把人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多做利長遠、打基礎的工作,多干為民、利民、惠民的實事和好事,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
干部赴蘭考學習心得體會
這個時代需要焦裕祿,需要焦裕祿精神,需要焦裕祿一樣的好干部。那么,我們需要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什么呢?
一、學習他的公仆情懷,讓“三嚴三實”成為一種普遍的修養和約束。公仆情懷,就是一種革命者的情懷,就是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情懷,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就是“憂民之所憂,樂民之所樂”的情懷,要讓這種情懷成為一種普遍的而不是個別的、恒久的而不是短暫的修為,就必須“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讓“三嚴”既成為我們發自內心的并由內而外的修養,又要成為一種普遍的約束。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甘當人民的勤務員,甘坐打基礎利長遠的“冷板凳”。
二、學習他的求實作風,讓“三實”成為一種普遍的自覺和行動。習總書記指出:“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是我們做人做事,為人為官的行為標準、價值取向、目標要求,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捫心自問當官是為了什么?能為百姓做些什么?能為后人留下些什么?把焦裕祿作為一面鏡子,見賢思齊,反復鏡鑒,踏實做人、務實干事、求實擔當,努力推進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
三、學習他的奮斗精神,讓直面問題成為一種要求和美德。習總書記指出,在開展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突出問題導向,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學習焦裕祿,就是要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要有“敢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并讓這種精神,不僅成為一種“外在”的表現,更要通過黨性修養、人文修養,“內化”為一種柔性美德。
四、學習他的道德情操,讓“不搞特殊化”成為廉潔從政的底線。百姓最恨的是貪官,最愛戴的是清官。“公生明、廉生威”、“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這些古語說明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為政要清廉。“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既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既是莊嚴承諾,又是行為準則,還是從政必須。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不搞特殊化”且“任何時候”都不搞,慎獨慎初慎微,防微杜漸,就守住了廉潔從政的底線,就能夠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環境。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