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2015年10月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
10-30
篇一: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成為中國發展的新常態。如何處理改革決策與制定法律的關系,考驗著黨和國家的智慧。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立法工作緊跟時代發展進步的節奏,一路為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深化改革,于法有據
負面清單由190項減少到139項,一年內新設企業數量逾1.2萬家,超過其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20年的注冊總和……這是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后交出的制度創新成績單。
制度創新,法律先行。早在上海自貿區掛牌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區內對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暫時調整相關規定的行政審批。
改革深化到哪一步,立法工作就跟進到哪一步。去年6月和12月,為依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兩次表決通過了對19部法律的修改,以一攬子方式取消和下放了部分法律設定的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激發了改革的活力。
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鞏固。如今,修改預算法、行政訴訟法,制定基本醫療衛生法、社會救助法……一件件事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項目,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審議通過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一系列決定、決議的及時通過,保證了重大改革的有序進行。
百姓關切,立法為民
今年的黃金周,全國接待游客4.75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實現旅游收入2453億元,增長15.7%,旅游業又一次實現“井噴”。與此同時,打擊“零負團費”,不得強迫購物……旅游法實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惱人的購物少了”直觀評價這部法律的實施效果。
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修改后的環境保護法將“保障公眾健康”寫入總則第一條,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嚴格的法律責任保衛廣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無論是新制定的法律,還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顯更貼近生活,更符合客觀實際需要。
時至今日,我國出臺的現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為民”是立法工作的鮮明特點、永恒主題。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種設備安全法,看似與民生關系不大,但在立法過程中,草案條文從72條擴充到101條,將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電梯和大型娛樂設施納入其中。特種設備是冰冷的,但特種設備安全法的立法過程卻深刻體現出立法者對百姓生命的關心和珍愛,這就是立法的溫度。
提高質量,彰顯力量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改革發展到今天,立法更需強調提高立法質量,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時代精神、反映發展變化、得到群眾擁護,成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法治力量。
今年8月25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一些長期從事立法工作的人士認為,這標志著我國立法進入重要轉型期,由粗線條走向精細化,由數量型走向質量型。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要求除公布法律草案初審稿征求意見外,還向社會公布法律草案的二審稿;審議法律案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一部新的法律案審議次數超過3次的情況屢見不鮮……更廣泛地民主立法、更深入地科學立法,旨在讓每一部法律成為一部精品力作,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從旅游法到特種設備安全法,從商標法修正案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從軍事設施保護法到安全生產法……很多法律草案經歷了“立法前評估”,這為提高立法質量再加一道“閥門”。
巨輪前行,立法護航。我們相信,作為“改革路線圖”繪就后的第一次全黨“集體學習”,伴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依法治國”主題必將升華,“科學立法”內涵必將更加豐富。我們相信,通過健全法律法規,更好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將更穩妥、更有序、更富有成效。
篇二:
10月20日,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必姆鎮組織各黨支部黨員學習四中全會會議精神。在學習活動中,鎮機關支部以黨員教育活動點、黨小組等為單位分組學習討論了四中全會改革熱點和十八大后的新局面,并對必姆未來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更要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把全會精神化作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自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任職以來,各項改革政策有如重拳出擊,在各個領域掀起激浪。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老百姓的一件大事。秋葉正紅之際,力度空前的中國新一輪改革洪波涌起。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把改革開放大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推向新的更高境界。此次改革政策力度之大,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這將是推動我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新起點,將給全國人民帶去無限美好的前程,從而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基礎。同時,我也期望四中全會能夠為我們社區在新的形勢下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
改革是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得最多的問題,也是最迫切的問題。從“八項規定”到“厲行節約”,從“中國夢”到“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林林總總,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們黨無不在時時詮釋著改革的要義。通過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作為一名社區干部,扎根基層,天天和老百姓走在一起,更要不斷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來改革,勇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因此,對于社區干部,要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樹立五種意識,加大改革。一是要樹立大局意識,要堅定小局服從大局,在關鍵時刻,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禁止出現無大局、無組織、無原則的事件。二是要樹立服從意識。要不折不扣、不走樣、不變形的執行好黨的各項決議。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堅持著“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獻給群眾”,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三是要樹立責任意識。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要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四是要樹立團隊意識。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有干勁,才能出業績。要堅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要正確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不“小肚雞腸”,不“爾虞我詐”,在同心協力中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五是要樹立創先意識。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采用過去的傳統辦法,很難取得實效,要求我們基層干部要樹立創先意識,要根據發展變化,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來找到為群眾服務的最佳路徑。我們要切實吃透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把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與推動當前自身工作結合起來,同時,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進自身實際工作的強大動力,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為必姆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