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訪總結交流會講話稿
小學家訪總結交流會講話稿
============
10-21
金秋家訪階段總結座談會上的發言
雙節的時候想:這樣長的假期怎么度過?學校就給了答案——去家訪。
確實有必要進行一次家訪。
因為這個班屬中途接班,雖然過了一年,也開過了好幾次家長會,可是對學生的了解還是停留在表面。與學生之間好像還是有著一層隔膜,家長會上,家長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問題。這一點無可厚非——誰不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誰敢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只是學生在校的表現,學生在家的表現,老師、家長是互相不清楚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不能形成教育上的合力。也正是了解了這一情況,學校決定要在雙節期間舉行“金秋訪百家”這樣一個活動。
在10月4日的時候,就想著應當要家訪了?墒钦娴搅思以L的那一刻,心里打起了鼓——到人家里怎么去說呀!當了八九年的班主任,家訪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像這次家訪這樣隆重、正式的是第一次。這次家訪有著明確的活動方案,活動目標,活動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這讓我心里有了壓力。
可是終究是要去的。一直磨蹭到晚上,我覺得必須去家訪了。我就到了我們小區的幾個學生家里。因為都是一個小區,這樣在談話的時候,就多了一些說話的內容。
為了保證第一個家訪對象的成功,第一個我選了我們班的吳同學。因為這個同學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各方面都非常優秀。而且他的母親在開家長會時,我也有一定的印象。這在交流起來可能就會輕松很多。
家訪中,我了解到:吳同學的父親因在礦上工作長期需要出差,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母親一個人去做。這就造成很多時候,他的母親沒有時間去照看他,學習的事情都要吳同學自己一個人去做。也因為母親管的比較嚴,吳同學的性格顯得比較“悶”。而吳同學也確實表現的很好,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他也都可以用優秀形容。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與家長達成了共識。
家訪的過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在學校里了解不到的事情。有的同學在學?此坪苈犜,有可能他在家里就不聽他父母的話;也有的同學不但在學校里調皮搗蛋,在家里那更是要上天……
在與一位位家長交談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家長那一顆顆為孩子操碎的心。家長不是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不懂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過于溺愛,孩子想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有的過于嚴厲,甚至苛刻。而這也正需要我們做為教師的去教給他們正確的教育方法。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就認為教育好一位家長是比教育好一個學生更為重要的。他的著作《做最好的家長》在他的每一界學生上學前,他都要送給他的學生家們。他認為教育孩子,要從教育家長做起。我想我們的這一次家訪活動,就是在教育家長這一方面的一次有益的嘗試。
在我們初三家訪的過程中,李校長也親自與我們一起深入到學生的家中,與學生、家長真誠的交流。我還記得在6號那天早上,與李校長一起先到西城花園,又到了紅埠寺。在家訪的時候,李校長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情況,碰到的不同問題,做出有針對性指導。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在聽完之后,都很受啟發。
由于,對這邊地理情總不是很熟悉,在要上田家紅埠寺的時候,我們一起到了趙家紅埠寺。然后電話聯系了一下,就往回走,走了有20多分鐘,才到達學生的家中。到了學生的家中還沒來得及休息,就與家長交流起學生的情況。李校長從非常實際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好的意見。讓學生對自己的薄弱學科,多看、多練,充滿信心。
李校長常常說:在教育上要做一些實事是不容易的,教育一定要多做實事,少說空話。這一次家訪活動,也踐行了他在教育上誓言。也許我們在努力的做事的時候,教育就可能走向了成功。
小學班主任家訪經驗交流材料
各位班主任:
大家好!今天能夠在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和學習如何做好家訪,我感到很高興!同時也感到很緊張,自己在小學工作了十幾年,家訪經驗還不是很多,在老教師面前班門弄斧,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下面就自己在工作的這幾年中的家訪體會以及去年的家訪中的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家訪的類型。
根據目的不同,家庭訪問又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了解性家訪。這是一般性家訪,適用于多數學生家庭。 內容包括:
1、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2、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3、學生在家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二)目的性家訪。
這是在了解性家訪基礎上對少數學生的特殊問題有針對性的家訪。適用于有特殊表現的學生。內容主要是向家長報告其子女的特殊表現或問題,共同商討協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溝通性家訪。這是旨在與家長交換信息、溝通情感,以實現良好配合的家訪。適用于因學校、家庭彼此不了解,產生誤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數家庭。內容是提出問題,如實介紹情況,耐心聽取家長意見,通過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溝通心理,爭取實現協同教育。這種溝通性的家訪,也可以利用家長接孩子等機會,隨時與家長溝通。
二、家訪時應注意的問題: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