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會東縣 80年前一碗“紅軍湯”流傳至今
90歲的廖中元老人曾得到過紅軍的幫助。
1935 年 5 月,紅軍一、三、五軍團和中央縱隊從皎平渡過金沙江進入會理縣,三軍團十三團、九軍團約5500人,則分別經洪門渡、樹節渡口入川,進入涼山州會東縣。
在途經會東縣姜州鎮時,不少紅軍戰士中暑了,當地居民用酸角熬制了一種飲料,取名為“紅軍湯”,送給紅軍解暑。如今,酸酸甜甜的“紅軍湯”,已在會東縣流傳了80年,成為當地的特色,家家戶戶都會做。
戰士中暑村民為其熬煮“紅軍湯”
如今的會東縣,是全國煙葉生產第一大縣、華山松籽生產第一大縣、全國松露產區面積最大縣。在當地,紅軍的故事,仍在口耳相傳。
今年90歲的廖中元老人,家住會東縣姜州鎮。1935年,年僅9歲的他,曾得到了紅軍的幫助。“那個時候,窮得很啊。”回憶起當年情景,老人頗為感慨。一天,聽說來了紅軍,他和兄妹準備上山去躲藏,但在路上便遇到了紅軍。
廖中元說,紅軍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非常親切。有紅軍戰士喊他:你這個小娃,在這里干什么?還拿出糖果給他。紅軍在村里休息,要煮飯沒柴火,他跑回家中抱了一捆柴送去。紅軍離開時,看到他身上穿得破破爛爛,還送給他一套軍裝,讓他改小了再穿。
據當地史料記載,1935年紅軍經過姜州,5月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不少戰士都中暑了。于是,村民用當地特有的一種植物——酸角,加上甘蔗紅糖和水熬煮,制成飲料送給紅軍,解暑效果非常好。自此,這種飲料有了“紅軍湯”的名字。如今,80年過去了,“紅軍湯”在當地一直流傳,成為一大特色,家家戶戶都會做。
參軍入伍村民跟著紅軍北上長征
紅軍走過姜州鎮,來到馬龍鄉溝口村時,村里有5名青年自愿參加了紅軍,跟著部隊北上。村民林開文告訴記者,他的大伯林萬夫,就是其中一人。
“當時我大伯只有17歲,家里很窮,他決定參加紅軍時,紅軍已經離開了村子。”林開文說,當時,大伯徒步沿著紅軍行進的路線追趕部隊,在1935年5月12日下午2點過,趕上了紅九軍團,之后,被分配到三排九班當戰士。
和林萬夫一起參軍的,溝口村一共有5個人。兩天后,部隊抵達寧南縣披砂鎮,已經有4人在戰斗中犧牲,只剩下了林萬夫。據記載,長征勝利后,林萬夫先后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解放后,先后在河北、河南軍區工作,于2014年4月去世。
紅果村的張興安老人的父親,當年也差一點跟著紅軍去長征了。張興安說,紅軍經過時,他的父親張發亮看到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人民的軍隊,也自愿參加了紅軍。父親跟著部隊走了一段時間,想到家中還有兩位老人沒人照顧,于是又返回家中。
張發亮回家后,發現一名10多歲的小紅軍因拉肚子掉隊,于是偷偷將他藏到家中休養。過了5天,小紅軍身體恢復離開。小紅軍剛走,當地的“保長”就趕來挨家挨戶搜查,幸運地躲過一劫。
據當地統計,會東有數十名青年參加了紅軍,除了林萬夫后來回過家鄉,其他人均杳無音訊,可能都獻出了生命。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
1935 年 5 月,紅軍一、三、五軍團和中央縱隊從皎平渡過金沙江進入會理縣,三軍團十三團、九軍團約5500人,則分別經洪門渡、樹節渡口入川,進入涼山州會東縣。
在途經會東縣姜州鎮時,不少紅軍戰士中暑了,當地居民用酸角熬制了一種飲料,取名為“紅軍湯”,送給紅軍解暑。如今,酸酸甜甜的“紅軍湯”,已在會東縣流傳了80年,成為當地的特色,家家戶戶都會做。
戰士中暑村民為其熬煮“紅軍湯”
如今的會東縣,是全國煙葉生產第一大縣、華山松籽生產第一大縣、全國松露產區面積最大縣。在當地,紅軍的故事,仍在口耳相傳。
今年90歲的廖中元老人,家住會東縣姜州鎮。1935年,年僅9歲的他,曾得到了紅軍的幫助。“那個時候,窮得很啊。”回憶起當年情景,老人頗為感慨。一天,聽說來了紅軍,他和兄妹準備上山去躲藏,但在路上便遇到了紅軍。
廖中元說,紅軍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非常親切。有紅軍戰士喊他:你這個小娃,在這里干什么?還拿出糖果給他。紅軍在村里休息,要煮飯沒柴火,他跑回家中抱了一捆柴送去。紅軍離開時,看到他身上穿得破破爛爛,還送給他一套軍裝,讓他改小了再穿。
據當地史料記載,1935年紅軍經過姜州,5月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不少戰士都中暑了。于是,村民用當地特有的一種植物——酸角,加上甘蔗紅糖和水熬煮,制成飲料送給紅軍,解暑效果非常好。自此,這種飲料有了“紅軍湯”的名字。如今,80年過去了,“紅軍湯”在當地一直流傳,成為一大特色,家家戶戶都會做。
參軍入伍村民跟著紅軍北上長征
紅軍走過姜州鎮,來到馬龍鄉溝口村時,村里有5名青年自愿參加了紅軍,跟著部隊北上。村民林開文告訴記者,他的大伯林萬夫,就是其中一人。
“當時我大伯只有17歲,家里很窮,他決定參加紅軍時,紅軍已經離開了村子。”林開文說,當時,大伯徒步沿著紅軍行進的路線追趕部隊,在1935年5月12日下午2點過,趕上了紅九軍團,之后,被分配到三排九班當戰士。
和林萬夫一起參軍的,溝口村一共有5個人。兩天后,部隊抵達寧南縣披砂鎮,已經有4人在戰斗中犧牲,只剩下了林萬夫。據記載,長征勝利后,林萬夫先后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解放后,先后在河北、河南軍區工作,于2014年4月去世。
紅果村的張興安老人的父親,當年也差一點跟著紅軍去長征了。張興安說,紅軍經過時,他的父親張發亮看到紅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人民的軍隊,也自愿參加了紅軍。父親跟著部隊走了一段時間,想到家中還有兩位老人沒人照顧,于是又返回家中。
張發亮回家后,發現一名10多歲的小紅軍因拉肚子掉隊,于是偷偷將他藏到家中休養。過了5天,小紅軍身體恢復離開。小紅軍剛走,當地的“保長”就趕來挨家挨戶搜查,幸運地躲過一劫。
據當地統計,會東有數十名青年參加了紅軍,除了林萬夫后來回過家鄉,其他人均杳無音訊,可能都獻出了生命。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