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一村一幼”建設效果初現 開辦村級幼教點2250個9.
涼山州“一村一幼”建設效果初現 開辦村級幼教點2250個9.3萬名農村幼兒入園
5月23日,雖說已是初夏時節,但是由于連日降雨,螺髻山下的普格縣五道箐鄉沙合莫村,仍然寒氣逼人。上午9點30分左右,一個個背著小書包的彝族小朋友陸續走進村支部活動室里,里面有他們的幼兒園。
“小朋友們,到了教室,先把書包放好,再洗洗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細心的對小朋友們的行為舉止進行規范、指導。
沙合莫村幼教點老師安子莫此牛告訴記者,幼教點現在有兩個班,一個彩虹班、一個云朵班,每個班配兩名教師,目前全村78名適齡兒童已全部入園。
這只是我州“一村一幼”建設的一個縮影,5月24日,記者從州教育局了解到,我州通過大力發展彝區學前教育,通過實施“一村一幼”計劃,從源頭上打破貧困“積累循環效應”,使得我州大部分地區的“入園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9.3萬名農村幼兒入園
“扶貧需先扶智”,“一村一幼”是實施教育扶貧,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
2015年9月9日,在四川省政協“加快推動涼山基礎教育發展”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議上,州委書記林書成表示,2016年起,在3年內,涼山將舉債24億重點解決3大教育問題,第一件事便是學前教育,不能讓民族地區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下決心解決“一村一幼”,建設鄉鎮中心幼兒園,過渡性解決學前教育,使幼兒能適應漢語教學。
“加快實施‘一村一幼’計劃,確保開辦3342個幼兒教學點,設立5101個幼兒班、招聘10202名輔導員、招收13.6萬名幼兒。”州委副書記、州長羅涼清今年1月在全州脫貧攻堅決戰決勝誓師大會上的講話中說。
為精準實施教育扶貧戰略,促進全州學前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實施第二學期學前教育發展3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2015年10月,“一村一幼”計劃在我州彝區10縣率先開啟試點,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該計劃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在全州實現全面覆蓋。
自“一村一幼”計劃啟動實施以來,我州各縣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科學規劃、制定措施,有力推進計劃的順利實施。截至今年4月底,我州已累計開辦村級幼教點2250個,開設幼教班2852個,招收幼兒9.3萬人,選聘輔導員5623人,幼教點開辦數達到總規劃的67.32%。其中,甘洛、昭覺、越西、金陽4縣行動迅速,幼教點開辦率超過了80%。
通過在行政村和自然村開辦村級幼教點,新建、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著力構建全面覆蓋縣、鄉、村三級,公辦為主、民辦為輔、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我州學前幼兒提供方便優質的學前教育服務,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同時,從源頭上打破貧困“積累循環效應”,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雙語教學
幼兒園到小學實現平穩過渡
在過去,由于我州農村地區教育條件相對落后,特別是在彝區,很多幼兒接觸到的語言環境非常單一,家里的長輩也不太懂漢語,一般只會教孩子們彝語。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導致了很多學生義務教學階段學習之前未能打下好基礎,造成了學習和心理上的壓力,這一因素導致的學業困境,是彝區學生輟學率較高的重要原因。
在我州,從“一村一幼”開辦之初就實施的是雙語教學,從而解決彝區和藏區農村學前幼兒從母語向國家通用普通話過渡的問題,為這些地區的幼兒以后上小學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并幫助養成健康文明生活的好習慣。
為了保證“一村一幼”的教育質量,我州制定出臺了《涼山州村級幼教點輔導員選聘實施方案》,保證了輔導員的基本素質;在教學方面,目前州教育局已經編印了2萬多冊《涼山州學前教育村級幼兒教學點輔導員工作手冊》發放至幼教點輔導員手中;在教材的選擇方面,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州情,我州專門成立了輔導員用書編委會,組織專家編寫印發了《涼山州“一村一幼”輔導員用書(春季學期)》彝、漢文版1.8萬冊,配套掛圖和教學光碟,為開展學前雙語教育提供了民族特色濃郁、操作性較強的本土教材。
“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隨著沙合莫幼教點的音樂在村民活動廣場上響起,老師們牽著幼兒的手,走向了廣場,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這時,一些孩子們的家長跑過來看看自己的小孩。
“看,你家的孫悅跳得好乖哦!”
“是的,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家里的電視遙控器她隨時拿著,自己一個人打開少兒頻道看,漢話也會說不少了!”
“是啊,我家的王芳也是,漢話說得比我還好。”
……
沙合莫村兩個家長正在高興地討論著自家娃娃的變化。
而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最大的變化莫過于能夠熟練、流利的講漢語,這將使他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實現平穩過渡。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涼山州網-涼山彝族自治州新聞媒體平臺(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