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彝族刺繡綻放光彩
讓彝族刺繡綻放光彩——州總工會聯手州婦聯全面調查彝繡發展現狀精美的彝繡作品。
彝族手工刺繡是一項歷史悠久、獨具民族特色的實用性傳統手工技藝,是彝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作為全國知名的彝族聚居地之一,涼山彝繡的傳承與發展更是幫助廣大彝族農民工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年8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中華紅絲帶基金名譽理事長的黃孟復帶隊到涼山考察公益項目時表示,要把禁毒防艾與彝繡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幫助更多人脫離貧困。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香港)執行委員會主席伍淑清女士帶領香港女工商專聯的企業家專程抵涼考察彝繡項目,希望將彝繡特色推廣出去,使之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四川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李登菊也充分肯定彝繡項目,認為這是幫助農民工脫貧致富、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禁毒防艾工作的好項目,是工會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創新舉措。今年,彝繡項目納入涼山州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州級財政預算安排培訓資金500萬元。目前,以州總工會牽頭實施的相關培訓工作正抓緊推進,計劃全年培訓5000人次。
為了進一步了解涼山彝繡的發展現狀,10月28日至11月6日,涼山州總工會、涼山州婦聯對彝繡產業較為集中的西昌市城區及周邊鄉鎮進行了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西昌市從事彝繡產品生產銷售的公司、門店有56家,主要集中在上西街、大通門、上順城街、石塔街、倉街、禮州鎮等地。彝繡產品種類主要有彝族傳統服裝、配飾和掛件,其中又以彝族服飾為主。
西昌市只有涼山州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涼山州阿英莫彝族精品服飾有限公司、興志民族服裝等3家公司年產值達百萬以上,具備大規模供貨的產能,能夠保證門店進貨的需求。其余門店主要采用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每個門店至少有1位固定的繡娘,負責部分店內服裝的生產和加工。所以,自產自銷仍是西昌市彝繡產品市場的主流經營模式,只有擴大生產規模、轉變生產方式,才能提高產量,從而促進彝繡的市場化發展。
西昌市有不少于489名的技工和繡娘在從事彝繡生產加工,這些技工和繡娘,絕大多數接受過統一的技能培訓,對彝繡有深入的了解,而這一人群大都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個中小型企業中。棲身在街市并且能有效傳播彝繡的相關知識和刺繡技能的人不過鳳毛麟角,由此可見,彝繡的知名度、可擴性還有待發掘。
通過調查還發現,西昌市大多數彝繡產品門店、公司對彝繡的發展沒有具體的發展規劃,沒有統一的品牌意識。在受調查對象中,只有兩家公司注冊了商標,并在部分州外地區設立了銷售點和形象店。彝繡產品的銷售市場仍然集中在涼山州內,尚未進入大城市和國際市場,因此,推進品牌意識教育迫在眉睫,形成彝繡品牌化,才能讓涼山以外的市場記住彝繡,為彝繡敞開大門,從而實現銷售市場的擴大和升級。
彝繡已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是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但相比蜀繡、蘇繡等刺繡工藝品的開發,還處于起初階段。如何在保留彝族特色的基礎上借鑒成功案例并且更好的融合,是彝繡發展的創新,也是難題;如何實現這一產業的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是彝繡前進的方向,也是需要社會各界全心投入、奮力拼搏才能實現的宏偉目標。
目前,州總工會和州婦聯正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彝繡發展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