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四化”強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喜德縣立足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整合基層黨建資源,通過配強服務隊伍、強化制度創新、完善服務體系、優化資源整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配強服務隊伍,服務成效優質化。優化基層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打牢服務組織基礎。建強服務核心,配強四支隊伍。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2013年通過村兩委換屆,選舉產生了170名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辦事公道正派、群眾高度信任的村黨組織書記;近年來,按照副科級標準選優配齊8個符合條件的鄉鎮組織委員,大大加強鄉鎮組織工作力量;堅持高標準抓好農村指導員選派工作,今年年初選派了84名指導員,并從黨員農村指導員中選派常務書記42名,指導村級黨務工作;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總體要求,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確保黨員質量。
強化制度創新,服務機制常態化。一是推行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拓寬在職黨員聯系服務群眾途徑。據了解,目前,該縣1189名在職黨員已經到社區報到,實現了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全覆蓋。二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三深入”“四聯戶”“我與群眾心連心”等聯系群眾活動。據悉,該縣82個部門采取“N+1”模式掛鉤126個行政村,喜德縣全縣2860名干部結對聯戶5780戶,實現了部門掛村、干部結對全覆蓋,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500余件。
完善服務體系,服務領域寬泛化。健全和完善領導聯點、部門聯村、黨員干部聯戶的“三聯”服務機制,建立了縣級政務服務中心、鄉鎮為民服務中心、村為民服務點三級服務平臺。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米市鎮、兩河口鎮探索實施鄉村兩級一站式便民服務示范點,村干部逢場天集中到便民服務中心辦公,提供一站式的優質服務,縮短了鄉、村兩級“公章的距離”,方便了群眾辦事,這種模式目前已成為喜德縣各鄉鎮學習宣傳的典范。
優化資源整合,服務陣地規范化。一是加強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和使用,整合辦公場所、服務場所和活動場所,形成合理的功能布局,防止出現活動場所行政化傾向。二是加大基層人、財、物的傾斜。制定了村級活動場所規劃,整合彝家新寨建設、扶貧開發等資源,采取部門出資幫扶修建、村民投工投料的形式,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完成未達標的村組織活動陣地新建、改擴建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