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良 轉型升級促跨越 夯實底部奔小康
轉型升級促跨越 夯實底部奔小康中共會理縣委書記 李懷良2012年以來,會理縣委、縣政府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充分挖崛經濟增長潛力,努力保持專注發展定力,轉型升級促跨越,夯實底部奔小康,保持了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勢頭。2013年,全縣GDP突破200億元,達到205.7億元,年均增長13.5%,三次產業結構比16.9:61.31:21.7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4億元,年均增長15.4%;農民人均純收入10107元,年均增長1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25元,年均增長8.1%,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第40位,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榮譽。
立足資源優勢,培育支柱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實力一是堅持工業強縣,實施“五十百千”工程,培育500億級有色產業園區,打造100億級銅鎳集群和釩鈦集群、50億級鉛鋅集群和新能源集群,建設全國有色金屬材料基地、全省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鴻鑫工貿300萬噸/年鐵鈦精礦、三峽新能源3萬千瓦光伏發電等項目投運,會鋅“10+10”萬噸/年鉛鋅冶煉、紅旗風能發電等項目加快推進,會理會東“飛地”鉛鋅產業園區、東壩食品工業園加快建設,縣有色產業園被列入省500億級重點園區發展計劃,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64戶,2013年工業增加值邁上100億元臺階,達到109.5億元,年均增長18.82%。
二是堅持農業穩縣,大力實施烤煙、石榴、畜牧、生態和特色蔬果五大富民工程,深入推進“大涼山”品牌創建,著力把會理打造成全省現代農業示范基地。2013年,收購煙葉59萬擔,石榴產量達34萬噸,肉類產量達7.67萬噸,糧食產量達27.06萬噸,麻楓樹達42萬畝,核桃達28萬畝,華山松20萬畝,會理石榴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現代畜牧業重點縣。
三是堅持服務業活縣,以旅游文化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金融、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信息服務和居民服務業,加快建設攀西休閑度假最佳目的地。會理古城被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紅軍長征過會理會議遺址景點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景點,啟動會理古城4A景區創建工作。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44.82億元,年均增長12.42%。
圍繞撤縣設市,統籌城鄉發展,放大城鎮帶動力一是做大城市。以撤縣設市為總抓手,保護改造好千年古城,規劃建設好南北新區,開發打造好十里城河,打造攀西地區二級中心城市。高起點啟動30.5平方公里的《會理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高標準建設9平方公里的南北新區,縣城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7.83%。
二是做美鄉村。以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為樣板,以撤鄉并鎮為突破口,壯大重點集鎮,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黎溪鎮被列入省“百鎮建設試點行動”試點鎮和全國重點鎮,12個重點集鎮擴展到6.9平方公里。推進“五新一體”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建成125個新村、4個新農村綜合體、2個幸福美麗新村(試點)。
三是做均服務。緊扣“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統籌優化城鄉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新建學校63所,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建成公租房160套,改造棚戶區147戶,各項社會保險參保29.19萬人次,貧困人口減少到2.77萬人。
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一是打響交通大會戰。108國道改造涼山境內會理段改造被列為省、州示范工程并率先竣工,橫跨金沙江和成昆鐵路的魚鲊大橋全面貫通,建成通鄉路258公里、通村路464公里,永會路、會米路、兩會路、城北新客運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二是實施興水惠民工程。大海子水利工程正在收尾,新民水庫擴容、紅旗水庫補水隧道正有序推進,64座病險水庫整治基本結束,全縣總蓄引提水能力1.4億立方米。
三是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永郎至會理220KV輸變電工程等項目建成投運,形成2個220千伏、6個110千伏的供電網絡,售電量突破8億度大關,連通會理至中緬燃氣主干道相關工作有序推進,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電話,鄉鎮通互聯網。
四是優化投資創業環境。全面推行“一門服務、全程辦理”政務服務,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按時辦結率100%;通過筑巢引鳳,先后引進項目34個,協議引資172億元;三峽集團、大唐集團、華能集團、云銅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落戶會理;民營經濟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
下一步,我縣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州縣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域推進、重點突破,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產業強縣、生態立縣、開放興縣、依法治縣為路徑,以項目推進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產業做強、城鎮提升、路水突破、生態修復、民生改善、社會治理、黨的建設,全面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在省、州縣域經濟梯隊中競先發展,在金沙江下游沿江經濟帶中率先發展,在涼山南部一體化中領先發展,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力爭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0億元,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0億元目標,2018年提前兩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業興人和、生態宜居、風清氣正、幸福美麗的新會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