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14年“瘦”了224.14公頃
瀘沽湖比2000年時萎縮了224.14公頃 四川25個濕地七成縮了水當瀘沽湖、邛海這樣的高原濕地名氣越來越大時,它們的面積卻萎縮了。按照省林業廳昨日公布的第二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結果,瀘沽湖比2000年時“瘦”了224.14公頃。
包括瀘沽湖在內,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有可比性的是25個大于100公頃的濕地。這25個濕地總面積,比2000年時減少了617.79公頃,濕地年萎縮率為0.55%,68%的濕地都呈萎縮退化狀態。放眼全省,省林業廳評估認為,濕地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部分濕地存在過度開發利用現象。
摸清家底全省面積3.6%是濕地2000年,四川開展第一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但由于技術手段等問題限制,那次調查只是基本查清了100公頃以上濕地資源狀況,因此不是十分全面。
而在2011年8月,四川省啟動了第二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這一次,省林業廳運用遙感技術與現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全省8公頃以上的湖泊、沼澤、人工濕地,以及寬度在10米以上、長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濕地進行了調查,共調查6698個濕地。
這次調查顯示,目前,全省現有濕地總面積174.78萬公頃 ,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60%。
面積縮小十年萎縮600余公頃此次調查顯示,25個湖泊面積中,17個湖泊面積減少,8個有所增加。在面積減少的湖泊中,很多已經減少到100公頃以下。其中,位于稻城縣的希措,面積當年為130公頃,此次調查為12.34公頃。雖然當年統計技術手段可能影響了準確性,但總的算來,25個湖泊的總面積比2000年時共減少了617.79公頃。這些湖泊濕地面積年萎縮率為0.55%,68%的湖泊濕地都呈萎縮退化狀態。
在這25個湖泊中,公眾熟知的瀘沽湖從2000年的2734公頃,減少為2509.86公頃。邛海由當年的2685公頃,減少為2644.45公頃。據介紹,邛海的面積是先經歷了大量萎縮。之后,由于人為整治,面積又逐漸增加,目前已經逐漸接近2000年的水平。
什么原因導致的萎縮呢?對此,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氣候原因,近年來,整個青藏高原的湖泊、沼澤等面積都有所減少。四川省濕地一直萎縮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例如,根據對若爾蓋縣氣候50年的監測,表明氣溫在逐漸升高。另外,也有人為因素影響。比如,川西地區過去長達多年的放牧等,對湖泊周圍環境產生影響,導致面積減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