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名店街上的“玉米爺爺”嗎?
在西昌市名店街公交站臺附近,常常能看見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賣烤玉米。這位老人十多年前獨自一人來到西昌,靠雙手養活自己。老人贏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因此網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玉米爺爺”,并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多多照顧老人的生意。
近日來,一名叫“LXL—小耳朵”的網友在網上發了一條微博,里面寫到一名七八十歲的老爺爺在西昌市名店街賣烤玉米,并發動網友多多照顧老爺爺生意。
這條微博得到眾多網友轉發,很多人都稱曾經見過這位老人,或者數年前買過老人的玉米。網友“鰻魚何小姐”評論:老爺爺比那些拿起碗碗兒要錢的人自強多了,值得幫助,不管喜不喜歡吃,都要買一個!
9月15日晚上7點20左右,記者來到名店街站臺背后,初次見“玉米爺爺”還不敢肯定,拿出手機對比網上的照片后,才放心地走上前去。
“玉米爺爺”身穿一件黑色的長外套,外套里露出一件灰色襯衫,雙手戴著一對黑色袖套,脖子上搭著一條白毛巾,胸前的那條圍裙早已經黑得看不出本來面目。身子單薄的“玉米爺爺”低著頭一直忙著自己的活兒。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不吆喝,只是安靜地烤著玉米。每當有人問起“玉米好多錢一根?”他才會抬起頭回答:“5塊。”
雙手養活自己令人尊敬每天,“玉米爺爺”都要坐在一個綁著海綿的三角凳上,左手拿著插著玉米的小鐵棍,不停地翻轉被烤得焦黃焦黃的玉米,右手拿著扇子,認真地扇著火盆里的木炭。火盆,就是最老式的鐵盆,上面擺了一個蒸籠格子,用來放烤熟的玉米。右手邊是“玉米爺爺”的推車,上面放著三個尼龍口袋,里面分別裝著玉米、木炭,還有幾個灌滿水的塑料瓶子。
玉米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刺激著行人的食欲。紅艷艷的火光逼出玉米的清香,同時也染紅那張被歲月悄然爬上的臉龐。
“玉米爺爺”名叫蔣德銀。在被問到是哪里人時,他放下手中的玉米和扇子,一邊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上寫著“回龍”,一邊操著雷波口音說:“我是雷波的,回龍鄉的!”
“玉米爺爺”說,他十多年前剛來西昌時是給別人打工,收入太少,連買包子的錢都沒得,過得很是艱辛。直到七八年前他想到在名店街擺攤做生意,“有玉米的季節就烤玉米,有紅薯的季節就烤紅薯,都沒有的時候就賣洋芋。”
老人沒有子女嗎?“玉米爺爺”說,十多年前他孤身來到西昌,親人都在雷波,他在西昌租了一間屋子,一直都是自己獨居,“他們都忙得很,哪有時間來看我。”這話聽來有些心酸,可“玉米爺爺”卻瞇著眼角笑,一臉慈祥的模樣。
“剛開始做生意沒掙到什么錢,每天都背著重重的背篼來來回回。就這樣堅持幾年,實在是受不了才買了一個二手手推木架車。”現在雖然每天早上還是天不亮就起來,但推著車子到市場上去買新鮮的玉米方便很多了。
買完玉米,“玉米爺爺”又會推著車子回家,開始做飯吃。差不多到中午十一二點的時候,他便推著車到名店街擺攤,一直到把當天的玉米賣完才收攤回家。
烤玉米當然掙不了多少錢,“玉米爺爺”說每個月房租和水電費就要兩百多元,現在的物價又高,差不多只能維持每個月的生活。但老人沒什么不滿足,日復一日,就這樣過著簡單的生活。雖然清苦,但靠雙手養活自己更讓人尊敬。
腿腳不便卻不要人扶在名店街賣烤玉米的不止“玉米爺爺”,但其他賣烤玉米的,都是在火盆上放一個鐵絲網,幾根玉米排成一排在上面一起烤。唯獨“玉米爺爺”是拿鐵棍插著一根一根地烤,這樣“原始”的方法看上去有些“落后”。
兩個端著刨冰的女孩走過來要兩根玉米,“玉米爺爺”沒有“現貨”。兩個女孩只能一邊吃著刨冰,一邊等著老人慢條細理地給她們烤。老人一邊烤一邊解釋說:“一個一個烤,它才是熱的,烤多了放一會兒就冷了,就不好吃了。”
玉米爺爺今年79了,對自己的身體還很滿意。他說:“我去醫院檢查,沒得啥子問題,就是腿有點短了。”說著便站起來,記者看到,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一截。老人說這是幾年前摔斷腿造成的。“我眼睛還好,白天看報紙都還看得清字。”說著,老人裂開嘴開心地笑了。
正準備與“玉米爺爺”話別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城管走了過來,她攆走周圍占道經營的商販,卻只讓玉米爺爺往邊上挪點,不要擋著行人的道。
老人說城管們都很照顧他,允許他在街上擺攤。老人收拾好火盆、凳子,一瘸一拐地推著他的推車往邊上移。城管告訴記者,老人腿腳不方便,要扶著東西才能走動,但一向不讓人幫忙。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