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潤江中,看現代科技如何賦能中醫藥發展
機械手臂,無人車間,高速蝶式離心機,膜分離設備……你可曾想過,當這些智能黑科技與傳統中醫藥碰撞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撒貝寧走進華潤江中的一場直播讓眾多網友大開眼界,徹底刷新了大家對現代中醫藥的認知。
在人們以往的印象里,中藥就是“三碗水煮成一碗藥”,還有那入口時苦苦的味道。現在在科技加持下,不只是整個制藥工藝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更是“讓良藥不苦口,中藥還好吃”。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家喻戶曉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酸酸甜甜的消食片,為何能做到30年經久不衰,成為數億家庭的“家中常備”?
超十億銷量黃金大單品 守護國民三代人脾胃健康
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上市至今正值三十周年,這款產品年均銷售2億多盒,陪伴了三代人,守護了2億家庭的脾胃,更連續二十年獲“中國非處方藥產品榜”中成藥·消化類第一名,并榮膺中國非處方藥黃金大單品稱號,是百姓信賴的明星產品。
回顧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歷史,也是中國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縮影。
90年代,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下館子”“吃自助”成了社會風潮,但這也帶來了“甜蜜的負擔”。數據顯示,那時的中國人消化不良率達到90%。
當時,西安一家藥企,引進了某款治療胃病的西藥,僅一年銷量就漲了4倍。可消化不良對于從溫飽到小康階段的人來說,只是偶爾的小問題。西藥太猛,不對癥,不敢吃。老一輩江中人,洞察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們從中醫典籍里,找到了針對消化問題的古代良方,還一頭扎進實驗室,做起了技術創新,上演了一場傳統古方與現代科技的“雙向奔赴”。
他們通過特有的矯味技術,用電子鼻,對復雜氣味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用電子舌技術,進行苦味、澀味監測……最終,把苦澀的中藥,做成了酸酸甜甜的三角片。
1994年,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一面世就打破了人們對傳統中藥的刻板印象。江中健胃消食片一炮而紅,成為了國民的日常助消化藥首選,火遍大江南北。
華潤江中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又接連推出兒童裝、老年裝、無糖版……從“家中常備”到“包中常備”,從“家庭餐桌”延展到“社會餐桌”,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拓展新人群,新場景,成為了國人脾胃健康的守護者,讓一日三餐的溫情陪伴更有力量。到2004年,江中健胃消食片銷量近7個億,從此開啟了長達20年的黃金大單品時代。
從經典熬制到精準智造 中醫藥智慧傳承創新之路
中醫藥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瑰寶,歷代中藥名方數不勝數,可惜很多卻塵封在古籍里。中醫藥作為中國的優勢產業,長期以來卻因為設備、標準、研發等原因制約,行業發展陷入瓶頸。
1969年,一群懷揣中醫藥夢想的師生,白天上山采藥,晚上作坊熬制。一個煤球爐,一口大蒸鍋,就是所有的生產設備。就這樣,江中從一間校辦廠開始起步。一代又一代的江中人前仆后繼,不斷探索中醫藥智慧創新之路。
今天,被譽為“中國最美工廠”江中藥谷依然遵循“天人合一,自然如是”的傳統中醫藥理念,同時又以智能化、數字化推動綠色轉型,實現著“自然生態與極致工業的有機統一”。
經過數十年的技術積累,華潤江中牽頭建成的“經典名方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如今也已經成為中央企業在中醫藥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
在“全國重點實驗室”里,科研人員通過科學量化、精準提取,讓無數中醫經典名方得到傳承與創新。
在液體制劑車間,使用膜分離設備,能將相當于發絲16000分之一大小的雜質去除。傳輸管道上加裝的近紅外光譜儀,把實驗室4至6個小時才能完成的檢測,降到了1秒……難怪撒貝寧看了不禁感慨到“華潤江中對于綠色智能和精密的生產理念,有著一種近乎嚴苛的要求”。所有這些的背后,是傳統中醫藥從「經典熬制」,到「精準智造」的蛻變。
傳統智慧擁抱現代科技 中醫藥向新而生
過去,中醫藥創新力不足、一度被邊緣化,曾經讓中醫藥人深感無力,期待著“改命”的機會。今天,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無數以華潤江中為代表的企業的堅守和匠心傳承下,中醫藥受到了國人乃至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喝中藥茶飲,吃養生火鍋,學中醫藥知識,愛上中醫藥文化。在現代科技賦能下,傳統中醫藥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展現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華潤江中一直以來秉持著“讓人類充分享受健康的快樂”的使命,以“成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引領者”為愿景,堅持走綠色發展與智能制造之路,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守護百姓健康、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隨著越來越多“江中”的涌現,寶貴的中醫藥智慧擁抱現代黑科技,一條向新而生的道路正通往美好的未來,相信會造福國人千秋萬代。
來源:本文轉載于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陳述內容和觀點,不作為投資購買依據,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