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對外開展區域合作疾行五年
涼山瑞海公司高爐渣潑水處理現場。
核心提示成涼合作、攀涼合作、宜涼合作……近年,涼山區域合作四面開花。
如果說涼山與各地簽署區域合作協議是“搭臺”,那么,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就是“唱戲”。過去五年,涼山區域經濟合作實踐表明:“唱戲”更比“搭臺”難。
要讓區域合作更有效率,涼山確實需要健全相應機構和制度,在干部群眾中唱響“合作共贏”的主旋律。
“去年,公司生產的可以再利用的高爐渣有100萬噸找不到出路,不得不增加傾倒場,公司也增加了逾千萬元的處理費。”2月20日,在位于西昌市西溪鄉的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昌鋼釩公司”)高爐渣綜合利用基地,鋼城集團涼山瑞海實業有限公司冶金渣綜合利用分公司(以下簡稱“涼山瑞海公司”)總工程師婁元濤說,目前,公司上上下下都為此事感到困惑。
2009年,在美麗的邛海之濱,涼山州與攀枝花市簽署區域合作協議,全面開啟兩地合作。作為合作的經典之筆,三年前,承擔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西昌鋼釩公司正式投產,負責該項目高爐渣處理和利用配套項目的涼山瑞海公司同步投入運行。
至今,攀涼兩地區域合作剛好五年,涼山瑞海公司遭遇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涼山區域合作的薄弱環節:盡管取得了資源開發的長足進步,但在機構設置和制度建設等方面卻一直“慢半拍”。
1出擊區域合作四面開花礦產、水能、光能等相對富集,涼山是中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資源也是涼山最寶貴和最具優勢的發展財富。但涼山貧困面大,工業底子薄,城市、交通等基礎建設落后。近年,涼山提出“開放興州”戰略,國際產業合作、區域經濟合作、廳州合作等相繼取得重大進展,其中區域合作可謂四面開花。
2009年6月,涼山州與成都市簽署區域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充分發揮成都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共同開發涼山水電、礦產、太陽能、農特產品等優勢資源,推進成涼工業園區建設。
兩個月后的8月,涼山州與攀枝花市簽署區域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在聯手推動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申請建立國家級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方面展開協作,以期利用攀西資源,謀求共贏發展。
2013年10月,涼山州與宜賓市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以大力開發金沙江觀光旅游為帶動,加快互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建設,重點推進西(昌)宜(賓)鐵路、宜(賓)攀(枝花)高速等重大交通項目規劃建設。
2011年9月23日,成都市商務局和涼山州商務局在西昌市舉行商務合作暨農超對接會,簽署了商貿長期合作協議,達成農超對接商貿合作項目63個,合作金額共2300萬元。
袁健,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是那場農超對接會的見證者,其所在的公司是成涼商務合作的受益者。“對接會后,在成都市商務局的積極支持和牽線搭橋下,公司不但在成都拓展了銷售市場,還與成都大學、西華大學、四川省保健協會開展了合作,公司從傳統食品生產企業向健康食品生產企業轉型。”袁健介紹,公司去年獲得35萬元涼山州企業技術創新資金、95萬元省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
在成都市大力支持下,涼山州成涼工業園區獲得快速發展。據園區主任曾懷陽介紹,2013年,該園區24家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83億元,園區內現有億元以上企業14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成涼工業園區已成為涼山工業經濟的一大引擎。”曾懷陽說。
在拉動涼山工業經濟方面,比成涼工業園區更具引擎作用的是西昌釩鈦產業園區。西昌釩鈦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旭介紹,依托西昌鋼釩公司這一核心,園區聚集了涼山瑞海公司、西昌久鑫釩鈦有限公司等一批關聯企業,2013年,園區總產值超過260億元,同時該園區進入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培育范圍。
成涼工業園區、西昌釩鈦產業園區雙輪驅動,推動涼山優勢資源全面深度開發,促成涼山州近年GDP和地方財政收入連續爬坡過坎。2011年,涼山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1億元,全州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突破百億大關,達115.6億元。
2困惑“唱戲”更比“搭臺”難如果說涼山州與各地簽署區域合作協議是“搭臺”,那么,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就是“唱戲”。過去五年,涼山區域經濟合作實踐表明:“唱戲”更比“搭臺”難。
涼山瑞海公司因攀涼合作而生,雖然近兩年給涼山貢獻了8000多萬元的稅收,但自身發展卻舉步維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公司的高爐渣在涼山找不到足夠的銷路。”涼山瑞海公司副總經理王彬說。
隨著西昌鋼釩公司1號高爐、2號高爐相繼點火,負責其廢渣處理和利用的涼山瑞海公司生產量逐年加大,去年,其高爐渣產量超過200萬噸。“今年,西昌鋼釩公司3號高爐投運,其年廢渣排出量達到275萬噸。”王彬說,通過涼山瑞海公司處理,這些廢渣都可以再利用,但涼山的市場如果打不開,涼山瑞海公司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在攀枝花,由于有政府推動,所有釩鈦磁鐵礦冶煉企業每年生產的大約1000萬噸高爐渣都很好地實現了再利用。”婁元濤介紹,目前,釩鈦磁鐵礦冶煉后產生的高鈦型高爐渣再利用技術比較成熟,可以代替天然砂石作混凝土粗細骨料。但涼山瑞海公司就高爐渣推廣應用問題與其所在的西昌釩鈦產業園區、西昌市和涼山州相關部門多次溝通,都沒有結果。
陳旭稱,西昌釩鈦產業園區雖然承擔了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很多重任,但立項、稅收、管理、積累發展資金等權力園區都沒有,所以根本無法解決涼山瑞海公司等園區企業提出的問題,只能出面跟其他部門協調,效率低下。在成涼工業園區,園區管委會招商引資科科長楊國軍亦道出,成涼工業園區只是一個服務機構,很多事情無法獨立處理。
同樣,涼山州交通運輸局規劃科陳奎也感嘆,在區域合作推進交通項目方面,進展相當緩慢。涼山與宜賓、攀枝花合作推進的宜(賓)-攀(枝花)高速公路推進差強人意。2008年,涼山州與云南、貴州相關市州的交通部門負責人就西(昌)-昭(通)高速公路建設舉行了聯席會,會議各方同意加快該高速公路建設步伐,但時至今日,該高速公路僅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3期待加強區域合作制度建設在陳奎看來,要解決區域合作推進交通項目建設方面的問題,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協調機構必不可少。“這相當于‘大腦’,便于統一協調和指揮。”陳奎說,沒有統一協調機構,光憑涼山的交通部門與外地交通部門溝通協調,很多事情沒法辦。“本來以前在涼山州發展改革委有一個涼山州區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區域合作的日常事務,但現在該辦公室負責人已調離,辦公室也合并到州發展改革委辦公室,由于沒有專人負責,所以名存實亡。”涼山州發展改革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
去年初,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去年10月29日在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工作會上指出,“試驗區建設沒有老路可走,必須在打破行政壁壘、科技協同攻關、區域利益共享等重大問題上放開思路去想,放開視野去看,放開手腳去干”。
陳旭認為,落實省領導講話精神,涼山州政府需要加強區域合作制度建設。“如何打破行政壁壘?如何協同科技攻關?區域利益怎樣實現共享?這都需要制度來明確。”陳旭說,包括西昌釩鈦產業園區、成涼工業園區的管理職責也需要有制度保障,從而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區域合作掃清障礙。“在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大背景下,強有力地繼續推進區域合作相當關鍵。”涼山州委副秘書長鄧天友認為,要讓區域合作更有效率,涼山確實需要健全相應機構和制度,同時在干部群眾中唱響“合作共贏”的主旋律。
2013年8月15日,涼山州經信委、規建局、交通局及西昌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聽取了涼山瑞海公司推廣應用高鈦型高爐渣的匯報,并于10月30日派考察組赴攀枝花對高鈦型高爐渣的利用狀況進行了考察,事情看起來在向有利于涼山瑞海公司希望的方向發展,但婁元濤卻并不樂觀,他說:“涼山州及西昌市政府能否打破地方國資企業既得的來自砂石交易市場的利益,給高鈦型高爐渣一個市場空間,這是檢驗涼山區域合作決心的一塊試金石。”(記者徐登林 文/圖)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