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苦蕎醫學記載
醫學記載
《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性味苦,平,寒,有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暢健胃的作用。蕎麥,又稱莜麥或烏麥。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常見的有苦蕎和甜蕎兩種。苦蕎為中國獨有,其中尤以甘洛黑苦蕎為極品,被當今營養學界譽為“禾谷之王”。野生珍稀黑苦蕎又稱“黑珍珠苦蕎”外殼呈深黑色,營養價值極高。 苦蕎——唯一集七大營養素于一身的谷類作物(天然氨基酸&多肽,生物類黃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支鏈淀粉,纖維素,不飽和脂肪酸)被譽為“五谷之王”。現代醫學觀察證明,黑苦蕎麥中富含其它禾谷類作物中不含的“蘆丁”(VP),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都有輔助治療作用,能增強免疫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據科學工作者證實,苦蕎麥中含有黃酮類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蘆丁。蘆丁含量占總黃酮的70~90%,蘆丁又名蕓香甙、維生素P,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于糖尿病、高血壓的輔助治療。而蘆丁在其它谷物中幾乎沒有。
近年人們又研究出了苦蕎麥中的營養成分以及它對人體的抗衰老等保健作用,主要原因是維生素P的抗氧化作用,維生素P還能夠阻止維生素C氧化,促進維生素C在體內的有效利用。結果表明:在苦蕎麥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葉綠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18種天然氨基酸,總含量達到11.82%,并含有9種脂肪酸,對幼兒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對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的發生。
苦蕎麥被當今保健醫學界譽為“五谷之王”是當之無愧的!
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