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教育事業發展解讀之發展篇
筑夢:鹽源教育事業發展解讀之發展篇櫛風沐雨啟征程優先發展教育,鹽源走在了前面,但面對薄弱的底子,走得并不輕松。
從明朝洪武年間著名的“鹽井衛儒學”,到后來的“義學”、“柏香書院”等辦學機構,訴說著鹽源曾經輝煌的千年辦學歷史。而新中國成立初期高達99%的文盲率,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全縣生均校舍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情況,又反映出了教育復興的艱難。
窮縣也要辦大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上。念著這兩句話,鹽源開啟了櫛風沐雨的教育跨域發展征程。
攻堅鞏固兩基工程“爸爸,學校都放假了,你怎么不回家?”“孩子,爸爸很忙,我們在創造歷史!在創造教育升位的嶄新歷史。”
這是1996年的暑假里,一名鹽源女孩與她的校長爸爸的對話。也正是這一年,鹽源正式打響“兩基”戰略——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發出“齊心協力攻‘兩基’、聚精會神謀發展”動員令。
“一群泥孩子、光著腳丫子、走進破房子、坐著土臺子。”這是當時全縣教育的真實寫照。人們對教育的渴望和無奈交織在一起。縣委、縣政府痛下決心,決定在1996年實現“普初”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時間完成“普九”任務。
那一年,鹽源大地處處繁忙。山路上,數十上百噸的鋼筋、水泥、火磚,全靠人背馬馱運進山里的校園建設場地;工地上,工人們揮汗如雨、戰天斗地、攻堅克難。于是,一幢幢校舍,在大山里、深溝中拔地而起。
1996年,鹽源縣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5年,鹽源縣圓滿完成“兩基”攻堅目標。
攻堅之后是鞏固,控輟保學是“兩基”鞏固的重點和難點。一個典型例子是:2008年,該縣下海中學一個年級的30多名學生被“中介”介紹到廣州打工,且這些學生已被送到車站準備離開。
得此消息后,縣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教師等立即驅車趕往車站給學生做思想工作,同時積極聯系學生家長,并與其溝通。經過4個多小時耐心勸說,最終30多名學生全部返校。
鹽源把“兩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思想不松、措施不丟、力度不減。不斷強化政府行為,完善“兩基”鞏固提高、“普九”化債、十年行動計劃等領導機構,出臺了《關于鞏固“兩基”成果推進鹽源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舉措。
從時間節點上看,這是一個跨世紀的工程。從民族教育的發展史看,這是一個承載著民族希望的工程。
2005年,鹽源“兩基”攻堅達成目標,而攻堅后是更艱苦的、更考量鹽源縣教育韌性的工作。
學校建起了,要始終保證老師和學生的“齊裝滿員”。
教室漂亮了,要謀劃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硬件基礎設施好了,而如何立足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改革,一個更大的課題擺在了鹽源縣的面前。
如果說,把“兩基”工程分為兩個時段,那么前段拼的是決心和果敢,后段則更多是智慧與眼光。
又是五年時間過去,2011年12月,國家開始對“兩基”進行驗收。在全省100多個縣中,國檢組把目光落在了交通不便、川滇結合、瀘沽湖邊的鹽源縣。
作為四川的7個代表縣之一,鹽源接受“兩基”國家最高層次的檢查驗收。
鹽源縣的“兩基”迎來了“國考”!
北京、成都,飛機、汽車……經過數百公里上千公里的行程, “國檢組”來到瀘沽湖畔,走進了受檢點之一的瀘沽湖小學。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原計劃在瀘沽湖小學20分鐘的檢查時間已經遠遠超出。
一個小時過去,一個半小時過去,“國檢組”的時間行程已經被打亂,打亂國家組行程的是來自瀘沽湖小學的感動。
漂亮的校舍、整潔的教室和坐在教室里的蒙族、彝族、藏族和漢族學生一雙雙如同瀘沽湖水般清亮的眼睛,講臺上老師一絲不茍地講著并不十分標準的普通話。
鄉村教育的畫卷就這樣清晰地展現在國檢組的面前。
下課了,國檢組的領導索性直接在教室里和老師同學開起了座談會,擺起了龍門陣。他們從老師和同學們的嘴里了解到“兩基”攻堅“的艱辛與付出。
兩個小時后,”國檢組“離開瀘沽湖小學,他們留下了一句話,讓他們滿意的是這里有漂亮學校,更讓他們感動的是這里老師和同學們的精神。
其后,國檢組走進壩區的學校、走進山區的學校,走進中心校,走進高完中。國檢組一行在深深為鹽源縣積極探索、實現“窮縣辦出了大教育”的大手筆所驚嘆的同時,高度評價了該縣“兩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績。
“‘窮縣辦出了大教育’,這對于鹽源這樣一個多民族聚居縣,一個貧困縣,能夠實現和鞏固‘普九’是非常艱難的事情。”縣委書記周乃祥感嘆。
近年來,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小學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初中鞏固率保持在95%以上。
教育先行一路“綠燈”
優先教育決策、優先教育規劃、優先教育投入、優先解決教師編制,“教育四優先”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6年到2005年,鹽源先后爭取到“兩基”項目資金6031萬元,縣財政投入經費3239萬元,社會集資捐資750多萬元,累計投資超億元。全縣新建、改建、擴建校舍50214平方米。村小辦學條件全部達到“一無三有”,鄉鎮中心完小達到“一無多有”。
而在2007年至2013年,縣財政對教育撥款分別為11608萬元、16516萬元、20173萬元、25015萬元、29000萬元、33616萬元,36576萬元,其增長比例高于財政性收入的增長比例。其中,人均教育費用、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的增長比例都在逐年增加。
這些錢花在了哪里?花在了對學生的惠民保障機制上,花在了全縣的學校建設上,花在了教育所需的各種項目上。
——優化調整學校布局;——大力改建農村薄弱學校;——大力實施縣城學校擴建增容工程等方面。
……按照“高中向縣城集中、初中向城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新增教育資源向縣城集中”的原則,“普九”以來,先后撤并規模小、條件差、辦學效益低的村級小學和校點,啟動縣城新建九年制學校、縣第二幼兒園建設,合理構建適應全縣地域及人口分布特點的校點布局,全縣中小學服務半徑于趨合理。
在貫徹實施好“十年行動計劃”、“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政策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邊遠高寒山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邊遠山區學校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普九”以來,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1億元,完成薄弱學校改擴建15.7萬平方米,實施學校教學樓、綜合樓、教師周轉房、學生宿舍、食堂、廁所、浴室等建設項目248個,項目覆蓋全縣34個鄉鎮140多所學校。
大力實施擴建增容工程,以城鎮學校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2008年以來,共投入資金6815萬元,改擴建了鹽源中學學生宿舍樓,民族中學綜合樓、學生宿舍樓,鹽井小學、民族小學綜合樓等工程,有效緩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等突出問題。
此外,鹽源建立了縣四套班子定期研究教育工作聯席制度,不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現場辦公會等,研究解決教育工作重大問題、難點問題。建立教育督導評估工作制度,定期對各鄉鎮教育工作進行綜合督導評估。建立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教育工作制度,縣級領導和縣級部門掛鉤聯系學校,切實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把教育工作納入“四掛鉤三聯系二考核一兌現”目標考核體系,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
“2007年民中要買個果園修建400米標準體育場時,涉及到要遷墳、遷變壓器的問題,就這么一件小事,周乃祥書記知道后,給民中的校長打電話說如果遇到困難就向他報告,最后還親自去了現場協調解決。”鹽源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彭屹回憶。縣委主要領導對教育的優先扶持,讓教育事業的發展一路“綠燈”、快速前進。
三大工程抓教學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鹽源通過大力開展校長工程、師資工程和廉潔工程,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大力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校長工程,選拔、培養優秀人才,讓能者上;師資工程,讓骨干教師成長、教師學歷學位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全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教師隊伍;廉潔工程、讓校長及廣大教職工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廉潔從教。
“每逢畢業會考、高考前夕等時刻,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都會來學校和一線老師開座談會,傾聽我們的意見和訴求,而全校的教職工大會更是鼓勵老師隨便‘吐槽’提意見,這種領導的關懷和民主公正的管理,是比經濟獎勵更讓人傾心的地方。”鹽源中學的高中高級數學教師但伯坦言。
鹽源中學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培養,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鹽源縣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鹽源縣中學校骨干教師培養方案》等規劃方案,全面推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師培養“13610”工程(1年站穩講臺,3年成為合格教師,6年成為學科骨干,10年成為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工程”,努力構建省州縣校四級骨干教師體系,涌現出了一批省、州、縣、校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目前,一支學歷、職稱、學科、年齡結構合理,身正、學高、力強、敬業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
在教學方面,鹽中推出了獨具特色的開放式辦學和分層式教學模式。2008年9月加入了成都七中東方聞道網校團隊,共享優質資源。直播教學的開通,將成都七中本部原汁原味的課堂教學完整地傳輸到鹽中網絡直播班教室,學生適時參與成都七中的教學活動,實現了獨具特色的異地“四同時”(教師同時備課、同時授課、同時作業和同時考試)教學模式。為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辦學品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層式教學法以“合格+特長”和“優秀+特長”的分層模式培養學生。對大部分普通學生,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特長”型人才,經過普通高校學習或參加社會實踐,成長為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或專門人才;對一部分優秀學生,力爭把他們培養為“優秀+特長”型人才,進入一流大學深造和實踐鍛煉,成長為現代化建設的拔尖人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同樣程度成功的喜悅,對自身能力予以認可,增強了自信心,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全縣還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實行縣城、中心集鎮學校結對幫扶邊遠山區薄弱學校制度,建立教師巡回講學交流制度,縣城名師下鄉講學,山區教師進城聽課,讓全縣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這是櫛風沐雨啟征程,一路走來,鹽源教育給人幾多感慨,幾多思索。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