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贈臺大熊貓“圓圓”產仔 “圓仔”原是涼山大熊貓后裔
本報訊 7月6日,赴臺大熊貓“圓圓”的大熊貓寶寶“圓仔”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出生。而它的“外婆”正是涼山州雷波縣的英雄貓媽“雷雷”。
“園仔”的外婆“雷雷”出生于雷波縣麻咪澤自然保護區,是一只有著傳奇色彩的大熊貓。1992年冬天,它在麻咪澤自然保護區一座名叫寶興的山野中被當地的彝族農民阿竹椏椏一家發現。當時“雷雷”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且身負重傷——它的左前掌因被竹扦扎破感染腫脹很大。阿竹椏椏立即安排小女兒到村里報信。
麻咪澤發現受傷大熊貓的消息被一級一級的上報,省上得到消息后立即組織專家奔赴雷波。此時,由于傷口長時間不能愈合嚴重感染,“雷雷”的傷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危及“雷雷”的生命。“雷雷”被迅速轉移到了臥龍保護區進行了截肢手術。當時,本報也進行了跟蹤報道。
經過專家們的鑒定,“雷雷”大概出生于1989到1990年間。當它被發現時,可以說還是一個“孩子”。因為它的家鄉在雷波,而精心照料它的飼養員也姓雷。因此,這只大難不死的野生大熊貓被親昵地稱為“雷雷”。1995年10月25日轉移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為圈養大熊貓。
2000年,“雷雷”開始生育,它用斷掌的胳膊摟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將孩子放在腹部下邊,用兩只腳勾住幼仔。即使是這樣的不方便,它也時刻不讓孩子離開自己半步,當它大小便時,它就用三條腿走,用嘴叼著幼仔,把它放在一邊,眼睛時刻關注著孩子。此后,從2000年初產到2005年,“雷雷”共生產4胎5仔,沒有出現一星點兒的差錯,全部成活,是最讓人敬佩、最讓人放心、最具有母性的熊貓媽媽,被大熊貓研究專家稱為“英雄母親”。
2004年,“雷雷”產下了她的第四個女兒,這就是“圓圓”。2005年年底,“圓圓”作為兩岸交流的“使者”奔赴臺灣新家。
赴臺8年,在今年3月臺北市立動物園工作人員的進行人工受精后,“圓圓”順利產下一女。截至昨(17)日,“圓仔”的體重突破4.5公斤,視力也逐漸發展成熟,已能跟隨著保育員移動。
(本報記者 任倩茹)
■鏈接:
我州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涼山——相嶺山系。根據全國第三次大熊貓調查,涼山-相嶺山系共有野生大熊貓176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數量的11%;有棲息地381642公頃,占全國大熊貓棲息地的16.6%。
該山系中的栗子坪、麻咪澤、黑竹溝、申果莊、馬鞍山、美姑大風頂等大熊貓保護區均在我州境內。2008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資助的涼山-相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項目啟動,結束了涼山和相嶺山系大熊貓保護區的大熊貓野外種群監測空白。
其中,我州雷波縣的麻咪澤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大熊貓地理分布的最南端。冕寧冶勒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是一個獨立種群,屬于我州小相嶺山系大熊貓B種群,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研價值。該自然保護區為現有大熊貓在涼山山系生殖的關鍵環節,是連接美姑大風頂、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以及雷波錦屏山大熊貓棲息地的關鍵生殖走廊帶。它將馬邊大風頂、美姑大風頂、峨邊黑竹溝、越西申果莊、甘洛馬鞍山等自然保護區有機的連成一片,對于擴大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促進大熊貓涼山種群的基因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大熊貓——“美美”,也是在我州美姑縣被發現的。2005年7月12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齡36歲,相當于一個108歲的老人。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
“園仔”的外婆“雷雷”出生于雷波縣麻咪澤自然保護區,是一只有著傳奇色彩的大熊貓。1992年冬天,它在麻咪澤自然保護區一座名叫寶興的山野中被當地的彝族農民阿竹椏椏一家發現。當時“雷雷”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且身負重傷——它的左前掌因被竹扦扎破感染腫脹很大。阿竹椏椏立即安排小女兒到村里報信。
麻咪澤發現受傷大熊貓的消息被一級一級的上報,省上得到消息后立即組織專家奔赴雷波。此時,由于傷口長時間不能愈合嚴重感染,“雷雷”的傷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危及“雷雷”的生命。“雷雷”被迅速轉移到了臥龍保護區進行了截肢手術。當時,本報也進行了跟蹤報道。
經過專家們的鑒定,“雷雷”大概出生于1989到1990年間。當它被發現時,可以說還是一個“孩子”。因為它的家鄉在雷波,而精心照料它的飼養員也姓雷。因此,這只大難不死的野生大熊貓被親昵地稱為“雷雷”。1995年10月25日轉移到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為圈養大熊貓。
2000年,“雷雷”開始生育,它用斷掌的胳膊摟抱幼仔,用完好的前掌拿取食物;或者將孩子放在腹部下邊,用兩只腳勾住幼仔。即使是這樣的不方便,它也時刻不讓孩子離開自己半步,當它大小便時,它就用三條腿走,用嘴叼著幼仔,把它放在一邊,眼睛時刻關注著孩子。此后,從2000年初產到2005年,“雷雷”共生產4胎5仔,沒有出現一星點兒的差錯,全部成活,是最讓人敬佩、最讓人放心、最具有母性的熊貓媽媽,被大熊貓研究專家稱為“英雄母親”。
2004年,“雷雷”產下了她的第四個女兒,這就是“圓圓”。2005年年底,“圓圓”作為兩岸交流的“使者”奔赴臺灣新家。
赴臺8年,在今年3月臺北市立動物園工作人員的進行人工受精后,“圓圓”順利產下一女。截至昨(17)日,“圓仔”的體重突破4.5公斤,視力也逐漸發展成熟,已能跟隨著保育員移動。
(本報記者 任倩茹)
■鏈接:
我州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涼山——相嶺山系。根據全國第三次大熊貓調查,涼山-相嶺山系共有野生大熊貓176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數量的11%;有棲息地381642公頃,占全國大熊貓棲息地的16.6%。
該山系中的栗子坪、麻咪澤、黑竹溝、申果莊、馬鞍山、美姑大風頂等大熊貓保護區均在我州境內。2008年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資助的涼山-相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項目啟動,結束了涼山和相嶺山系大熊貓保護區的大熊貓野外種群監測空白。
其中,我州雷波縣的麻咪澤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大熊貓地理分布的最南端。冕寧冶勒自然保護區的大熊貓是一個獨立種群,屬于我州小相嶺山系大熊貓B種群,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研價值。該自然保護區為現有大熊貓在涼山山系生殖的關鍵環節,是連接美姑大風頂、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以及雷波錦屏山大熊貓棲息地的關鍵生殖走廊帶。它將馬邊大風頂、美姑大風頂、峨邊黑竹溝、越西申果莊、甘洛馬鞍山等自然保護區有機的連成一片,對于擴大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促進大熊貓涼山種群的基因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大熊貓——“美美”,也是在我州美姑縣被發現的。2005年7月12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齡36歲,相當于一個108歲的老人。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