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堅守 只為鐵爐這片森林平安
13年堅守 只為鐵爐這片森林平安
十三年堅守只為這片森林平安
—記德昌縣鐵爐林業站護林員魏怒奇
5.1萬畝林地,13年多不離不棄的守護,與家人團聚不到200天,但他卻依舊堅守著深山,堅守著對森林的責任和對綠色的信仰,默默奉獻,他就是德昌縣鐵爐林業站護林員魏怒奇。
近日,筆者到德昌縣鐵爐林業站采訪了這位個子不高,長著娃娃臉,與人說話時,憨厚的眼神都會變得緊張的林業漢子。
1968年,魏怒奇出生在阿壩州小金縣一個林業工人家庭。從小到大看著父親上山檢尺,時不時還跟隨父親上山撿菌子、摘野果,魏怒奇跟大山建立起了深厚感情。23歲,魏怒奇子承父業,在甘孜州新龍縣大蓋鄉雅礱江畔的一個木材驗收隊干上了林工,成了“林二代”。
父親的言傳身教,造就了魏怒奇做事認真、吃苦耐勞的性格。甘孜州新龍縣地處青藏高原,海撥高,工作和生活條件艱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魏,沒有被崇山峻嶺嚇倒。在新龍縣工作的9年時間里,有7年多時間在高山峽谷中的雅礱江上日曬雨林,從亊流送漂木這個職業。
魏怒奇在說起這段塵封了13年的人生經歷時特別感慨。他告訴筆者,在雅礱江上流送漂木,是集艱苦、冒險己一身的職業,每天早出晚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不誤,發現擱淺的漂木就要下水用木橇杠去趕。有一年到江對岸一個無名灘趕擱淺漂木時,還差點出了人命。當時他和其他四名流漂隊員座著橡皮船向對岸劃去,不料想船被沖下險灘,卷入激流之中,險些被浪頭掀翻,可謂是九死一生。
雅礱江上游江道狹窄,落差大,水流湍急,礁石密布,當年雅礱江木材水運局在新龍縣伐木時,都是從江上放漂。因此,常常造成漂木插垛,少則幾根,多則上百根的漂木橫七豎八地死死插在一起,在江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漂木垛,這就需要他們去拆出,以確保源源不斷的漂木順流而下。
魏怒奇說,拆除江中插垛,不光要有經驗,還要有好的力氣,否則稍有遲緩,躲閃不及,漂木插垛一旦松動,擠插在一團的漂木就會如排山倒海般的爆發,站在插垛上作業的人將無處可逃,或被漂木撞的粉身碎骨,或被擠落入漂木下面的江水里不見天日。
但一年四季最苦的還是冬天,地處高寒山區的雅礱江,江水特別冰冷刺骨,岸邊凍結了薄薄的冰層,若遇到擱淺的漂木,每天都得下到齊腰深的江水中去趕。剛進水里,是冰得鉆心疼,可咬咬牙堅持一會兒功夫,等兩條腿麻木了就不會有疼痛的感覺了。
筆者久久回味著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從中領悟到一個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想要做好它,是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來鼓舞自己的。
在德昌鐵爐林業站工作13年 大山就是他的家
2000年12月,魏怒奇被分流安排到德昌縣鐵爐林業站工作,成了站上的一名護林員。
鐵爐鄉幅員面積117平方公里,有國有林面積5.1萬畝,由于管護面積大,距離縣城遠,生活條件艱若,加上交通不便,這些年來,從站長到站員都換了好幾茬,但魏怒奇一呆就是13年多。
筆者問他,想沒想過換到離縣城近,條件好一點的站。魏怒奇說:“這里已經夠好了,沒有想過要換站,守護林子責任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魏怒奇覺得對林子有感情了,舍不得離開鐵爐。
鐵爐鄉政府的一位領導說,他2000年參加工作就在鐵爐鄉,后來又先后調了兩個鄉,再次回到鐵爐鄉任副鄉長,看到魏怒奇還堅守在這里,除有些詫意外,感覺到他在林區老百姓心目中威望更高了。
多年的護林工作讓魏怒奇與鐵爐鄉的彝族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鐵爐鄉,只要提起魏怒奇,老百姓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總是背著一個挎包,肩垮一個大水壺滿山遍野的跑,走村串戶宣傳護林防火和保護森林的法律法規。?
在春光村七社,村民胡澤發擺起鐵爐鄉的狗都不咬魏怒奇的笑話。說的是說老魏下村入戶時間多了,狗都親熱他。這位村民一再解釋沒有“屈”老魏的意思。他說,打心眼里佩服這個個子不高,吃得起苦、爬得起山、辦事公道的護林員。
魏怒奇在鐵爐鄉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是他13年多來,不畏艱辛,秉公辦事得到的。
13年多來,他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全鄉幾十座山頭的距離,他每天走5公里山路,13年多走了近2萬公里的山路,膠鞋穿破了幾十雙。
老魏巡山特別認真,遇到亂砍濫伐樹木,亂開亂墾林地和違章生產用火的村民,他從不通融,鐵面無私,2000年以來,他與站上其他護林員共同查處各類林政案件上100件,鐵爐鄉國有林區8年來無一把森林火災。
可魏怒奇卻覺得吃這點苦受這點累并不算什么。他說:這些年和大山有感情了,山林就是我的家,每當看到自己管護的樹林郁郁蔥蔥,心中就會升起無比的自豪感。
老魏在鐵爐林業站干的13年多時間里,先后6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個人,場里幾次調他到條件好的站點,都被他謝絕。
在鐵爐林業站,筆者碰上魏怒奇的女兒魏雪蓮。她就讀于四川省衛生學校,現在正在實習階段,這次是專程抽空來看父親的,在站上已呆了15天,過兩天就準備返回成都新都區龍橋鎮老家。
說起女兒,老魏眼眶里噙滿了淚水。他說,打女兒出生到讀書,他都沒有盡到一個父親應該盡到的責任,心里特別歉意和愧疚。
那你為什么不回家看看?他說:“工作任務重,不管昨說,護林這活總得有人干,等今后我退休了再好好補償她們娘倆”。
“老魏的妻子96年懷孕后,因為工作繁重,他沒顧得回家,女兒出生20多天后才從新龍縣匆匆趕回新都老家探望。1995年至今,他們夫妻倆共同生活的時間加在一起不到5年;在德昌鐵爐林業站工作的13年多時間里,與家人團聚不到200天,有8個年頭未回家一次,每逢春節都是他一個人在站上值班”。鐵爐林業站站長任守金說。
老魏工資不高,每月拿到手里只有不到2000元,留下幾百元做生活費外,其余全部都要寄回家里。由于生活拮據,老魏家里至今還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愛人和孩子長期寄住在丈母娘家。
為了節省每一分錢,老魏除了每月到德昌城里理一次頭發外,其余時間就全部呆在山里,什么地方也不去。
妻子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工作,在贍養好老人和子女的同時,為了不讓丈夫在工作上分心,這幾年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趕到大山里來看他,鼓勵他安心護林。
老魏說,沒有妻子的理解支持,他也不可能安得下心來守護好鐵爐鄉這片森林以及做好防火工作,家人的理解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也是他干好工作的最大動力。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涼山州網-涼山彝族自治州新聞媒體平臺(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