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把脈“中國繭絲之都”
專家把脈“中國繭絲之都”
走桑田,進繭站,看車間……9月下旬,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一行深入涼山州寧南縣,實地調研了解涼山近年發展蠶桑產業的現狀,并對涼山打造“中國繭絲之都”的準備情況進行了“把脈”。
創新穩了蠶業基石
在寧南縣葫蘆口鎮銀廠村五組,正在桑樹間整地準備種冬季馬鈴薯的村民劉世順給楊永元一行介紹,自己家里采用“6215”大行桑套種花生和冬季馬鈴薯種植模式,畝地年產值超過2萬元。在寧南縣葫蘆口鎮五星村一組養蠶大戶張慶福家里,聽說這一家人養蠶年收入可達40萬元,楊永元感慨不已。
調查走訪中,楊永元一行對涼山州寧南、會東、德昌、西昌、冕寧、普格、會理、金陽8縣市和云南省巧家縣形成的蠶繭收購價格協調機制很感興趣,“涼山州創造性地形成區域性價格協調機制,這是經營機制的創新,有利于穩定蠶繭價格,削減市場風險,保護蠶農的積極性。”
涼山州蠶業管理局局長王其明介紹,近10余年來,涼山堅持優勢優先、重點發展蠶桑產業,到目前,全州已建成年產繭20萬擔的縣1個,5至10萬擔的縣2個,1至5萬擔的縣4個,產繭上千擔的基地鄉鎮55個、重點村91個。實施繭絲升級工程
“這桑葉肥厚發亮,一看就知道營養豐富。”在寧南縣華彈鎮10萬畝優質桑園基地,楊永元一行對涼山栽桑養蠶的自然條件贊不絕口。涼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桑葉生產快,營養好;涼山春暖夏涼,蠶生長快且不易患病。
好桑養出好蠶,好蠶織出好繭,好繭繅出好絲。王其明介紹說,涼山繭粒絲長一般在1100米左右,出絲率達到36%以上,涼山蠶繭繅出的生絲一般在5A和6A級別,而國內其他地方大多在3A和4A級別。“涼山桑蠶繭”已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寧南縣“南絲路”牌蠶繭獲中國馳名商標。
“目前,涼山正在實施繭絲升級工程。”王其明說,涼山州將立足優質繭絲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自動繅絲規模,積極引進絲綢織造和桑枝、桑葉、桑果、蠶沙、蠶蛹等加工生產線,建設絲綢工業園區;支持繭絲龍頭企業走精湛工藝和高端精品線路,開發高附加值家紡產品等新型高檔產品。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涼山州網-涼山彝族自治州新聞媒體平臺(m.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