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高寒山區一年也能收兩季了,這里有個成功案例
四川在線消息,6月25日,涼山州產業扶貧暨春薯秋菜現場推進會在金陽縣召開。金陽縣針對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寒山區產業扶貧“長短結合”當期當代見效慢的難題,充分利用高寒山區夏秋季節光照時間長,蔬菜種植投入低、易管理、病蟲害少、純綠色等優勢,因地制宜創新推廣“春種土豆飽肚子、秋種蔬菜掙票子”的利當代補短板工程,發動高寒山區群眾利用馬鈴薯收挖之后大量閑置的耕地種植秋季露地蔬菜,變劣勢為優勢,變單一產業為復合產業,既解決群眾溫飽又增加經濟收入,又徹底改革了高寒山區千百年來一年只能種一季的歷史,開創了高寒山區一年也能收兩季的新路子。
去年,金陽縣貸款投入4400余萬元購買“青薯9號”,實現6.5萬畝大春土豆全換種,畝平收入2000元以上,總產值達1.35億元;投入400余萬元種植西蘭花、萵筍、棒菜、大青菜、蓮花白、白菜、豌豆、蘿卜等露地蔬菜6.5萬畝,畝平收入1000元,實現蔬菜銷售總產值0.65億元。春土豆秋蔬菜畝收入3000余元,種植6.5萬畝創收1.95億元,扣除購種支出后,助農增收1.47億元。
今年,該縣綜合考慮農戶種植水平和設施條件制約因素,大力推廣高廂壟作栽培,春季種植“青薯9號”6.5萬畝;秋季規劃投入600萬元種植露地蔬菜6.5萬畝,采取裸種點播、撒播與育苗移栽相結合的方式,循序漸進,壓茬種植西蘭花、棒菜、萵筍等高價位蔬菜5000畝,豌豆、青菜、白菜、西葫蘆、綠皮蘿卜等中等價位蔬菜1萬畝,圓蘿卜、長蘿卜等低價位蔬菜5萬畝,目前已完成菜種采購,并在5個片區建立了10個蔬菜育苗基地,真正帶動高寒山區貧困群眾依靠自身誠實勞動實現有尊嚴的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