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的行政區劃有一共有多少個呢?
木里的行政區劃有哪些呢?
區劃沿革
1953年2月19日,木里藏族自治區(縣級)成立,4月,全境劃設三個區。
1953年9月,在全縣劃設19個鄉。
1957年將二區(博瓦區)列瓦代管的白烏腳村、一區(瓦廠區)大壩所轄之大嘴村劃歸鹽源縣管轄。
1958年,全縣開始實現“人民公社化”,縣內各鄉先后改名為“人民公社”。
1966年將鹽源縣所轄的后所鄉劃歸木里二區管轄,經過兩期整建人民公社和增設部分公社,至1972年,全縣共轄3個區,29個人民公社。
1981年,全縣開展地名普查,對縣內區、公社進行了命名標準化處理。
1983年,全縣恢復鄉的建制。
1984年11月,將俄亞鄉改建為納西族鄉;屋腳鄉、項腳鄉改建為蒙古族鄉;白碉鄉、固增鄉改建為苗族鄉
1984年12月,省政府批復建立喬瓦鎮。全縣轄3個區,1個鎮、29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
1992年11月12日,根據撤區、并鄉、建鎮的精神,縣政府撤銷博凹鄉建制,原博凹鄉行政區域轉為喬瓦鎮建制。
2006年全縣轄3個區、1個鎮、28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9個相當于鄉級的牧場。
該文章源百度百科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