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成都市放歸野生動物30只
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成都市,邛崍市,南寶山麻布坪。
隨著救護籠的打開,紅隼、鳳頭鷹、白鷴……13只野生動物張開雙翼,展翅飛向綠意蔥蘢的山林之間,間或有幾聲輕快的鳥鳴傳來。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還有17只適合夜間放歸的草鸮、長耳鸮也將放歸山林。“本次放歸的30只野生動物是全市各家野生動物救護收容機構近期救治的受傷、受困、生病野生動物,經專業救治恢復健康后,通過專家評估并報批后,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實施科學放歸。”
本次放歸活動由成都物緣鳥類繁育有限公司組織舉辦,成都物緣鳥類繁育有限公司由陳崇夫于2009年創立,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大人工繁育小熊貓種群,并與國家林業局及各大型動物園共同開展各類野生動物的保護繁育項目。自創立以來成都物緣鳥類繁育有限公司就積極配合四川動物保護活動。
此次放歸活動緊密結合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恢復關鍵物種 修復生態系統”的主題,由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隊、成都市自然保護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邛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及成都市各野生動物救護機構聯合在邛崍市南寶山麻布坪開展。
據參加本次活動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專家介紹,本次放歸的30只野生動物均經過科學評估,適合在邛崍山系生存生活。此次放歸活動對保護邛崍山系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原真性完整性、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不斷夯實公園城市生態底色和野生動物保護救護工作成效、展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都具有促進作用和積極意義。
本次野生動物放歸的方式分為日間放歸和夜間放歸兩中。活動現場放歸的13只鳥類主要在日間活動,分別為紅隼3只、鳳頭鷹1只、雀鷹1只、普通6只、白鷴2只。其余17只草鸮、長耳鸮、領角鸮等野生動物,在綜合考慮動物生活環境、晝夜習性等因素的基礎上,由各救護機構在夜間予以放歸自然。
野生動植物保護救治是一個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1973年3月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該公約在確保物種生存免受國際貿易威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六十八屆會議確定每年3月3日為“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四川是全國森林資源大省,生態建設大省,也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全省有高等植物1.4萬余種,占全國種數的三分之一,有脊椎野生動物1300余種,占全國種數的45%以上。四川是國寶大熊貓的模式標本產地和現代分布中心,現有野生大熊貓1387只,全省已建各類自然保護地525個,95%以上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成都市5005米的垂直海拔高差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現已記錄高等植物4459種,獸類129種,鳥類1526種,兩棲動物33種,爬行動物42種,昆蟲633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