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打造“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2014年,“會東彝族燕麥酒古法釀造工藝”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以此為契機,會東將以四川拉瑪酒業為龍頭,采用傳統非遺獨特釀酒工藝,創建萬畝燕麥基地,著力打造有機酒國際質量認證,力爭5內產酒量達到1500噸,年產值達1個億,將會東打造成“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以四川拉瑪酒業為龍頭,采用傳統非遺獨特釀酒工藝,創建萬畝燕麥基地,著力打造有機酒國際質量認證,力爭5內產酒量達到1500噸,年產值達1個億,將會東打造成‘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近日,記者從會東野租區域協調辦獲悉,野租鄉將以2014年“會東彝族燕麥酒古法釀造工藝”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為契機,以燕麥酒為“紅娘”,全力打造“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近年來,會東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工、追趕跨越內涵,適應經濟發展常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走“以彝區原料優化品質,以高原綠色品質提升品牌,以彝家非遺工藝品牌擴大市場”路線,重點提升拉瑪酒業的龍頭地位和“野租泉”區域特色品牌的質量形象,2014年“野租泉”燕麥酒被認定為四川省著名商標。
據悉,野租鄉1958年整合釀酒作坊成立會東野租燕麥酒廠。2011年8月,該縣成功引進四川大銅有限責任公司對燕麥酒廠進行重組成立拉瑪酒業公司,先后投入近3000余萬元,建成核心燕麥示范種植區1000畝,在海拔2600多米的拉馬鄉建成占地25畝,集傳統和現代于一身的燕麥酒廠,年生產能力1000余噸,年產值達8500萬元。
竭力改善民生,普惠發展成果。規范化的改組重建后,會東形成了以拉瑪酒業為龍頭支撐全力推進燕麥酒產業化市場化的進程,對彝區種植的燕麥實行保護價收購+補貼+免費提供良種的重優惠政策,帶動全縣高寒山區燕麥種植加工業全速發展。
2013年,拉瑪酒業與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釀酒研究所聯袂,建成西南首家燕麥酒釀造科研基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燕麥蒸餾酒釀造技藝與現代釀酒技術融合革新升級,獲得國家985工程獎項、有機白酒認證、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如今300余噸的燕麥酒已進駐北京沃爾瑪并暢銷全國各地及歐美國家,獲得消費者們的青睞。
野租區域協調辦的負責人介紹,借力全州“大涼山品牌”戰略,依托燕麥酒釀酒技藝的革新,將用三到五年時間,提升會東燕麥酒產品的質量、商品率、附加值,2018年年產值突破1億,逐步形成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產業協會、優勢特色產品、產品加工及旅游服務產品集群,全民走上小康路。源于涼山日報
“以四川拉瑪酒業為龍頭,采用傳統非遺獨特釀酒工藝,創建萬畝燕麥基地,著力打造有機酒國際質量認證,力爭5內產酒量達到1500噸,年產值達1個億,將會東打造成‘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近日,記者從會東野租區域協調辦獲悉,野租鄉將以2014年“會東彝族燕麥酒古法釀造工藝”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為契機,以燕麥酒為“紅娘”,全力打造“中國彝族燕麥酒之鄉”。
近年來,會東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工、追趕跨越內涵,適應經濟發展常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走“以彝區原料優化品質,以高原綠色品質提升品牌,以彝家非遺工藝品牌擴大市場”路線,重點提升拉瑪酒業的龍頭地位和“野租泉”區域特色品牌的質量形象,2014年“野租泉”燕麥酒被認定為四川省著名商標。
據悉,野租鄉1958年整合釀酒作坊成立會東野租燕麥酒廠。2011年8月,該縣成功引進四川大銅有限責任公司對燕麥酒廠進行重組成立拉瑪酒業公司,先后投入近3000余萬元,建成核心燕麥示范種植區1000畝,在海拔2600多米的拉馬鄉建成占地25畝,集傳統和現代于一身的燕麥酒廠,年生產能力1000余噸,年產值達8500萬元。
竭力改善民生,普惠發展成果。規范化的改組重建后,會東形成了以拉瑪酒業為龍頭支撐全力推進燕麥酒產業化市場化的進程,對彝區種植的燕麥實行保護價收購+補貼+免費提供良種的重優惠政策,帶動全縣高寒山區燕麥種植加工業全速發展。
2013年,拉瑪酒業與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釀酒研究所聯袂,建成西南首家燕麥酒釀造科研基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燕麥蒸餾酒釀造技藝與現代釀酒技術融合革新升級,獲得國家985工程獎項、有機白酒認證、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如今300余噸的燕麥酒已進駐北京沃爾瑪并暢銷全國各地及歐美國家,獲得消費者們的青睞。
野租區域協調辦的負責人介紹,借力全州“大涼山品牌”戰略,依托燕麥酒釀酒技藝的革新,將用三到五年時間,提升會東燕麥酒產品的質量、商品率、附加值,2018年年產值突破1億,逐步形成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產業協會、優勢特色產品、產品加工及旅游服務產品集群,全民走上小康路。源于涼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