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生態建設譜“綠色樂章”
核桃樹、經果林蓊蓊郁郁,整體連片;華山松、杉木林蒼翠欲滴,一眼望不到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走在會東這片充滿勃勃生機的土地上,滿眼流淌著綠色詩意。
近年來,該縣干部群眾把調整結構、助農增收作為林業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大資源優勢,著力林權制度改革,實行片區攻堅、整村整鄉推進,不斷加快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走出了一條生態與林業共進,保護與開發并舉,改革與發展互動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IMAGE]
依托資源打基礎“我們將本地株大耐旱的核桃苗木移栽成活后,再嫁接引進的優質核桃芽。這樣嫁接出的果樹品質優良,到掛果黃金期,每株每年可增收近300元。”在會東縣毛椿樹村7社,正在為核桃樹松土、施肥的村民秦三林笑呵呵地說。當地干部接過話頭:“截至目前,全鄉95%的核桃樹是株大耐旱的優良品種,為營建優質果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地處金沙江畔的會東縣林業資源得天獨厚,擁有林業用地面積316萬畝,占國土面積的64、8%,各類森林、林木活立木總蓄積560.8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2.9%。國家林業兩制、“天保工程”等工程實施以來,共完成生態公益林建設5萬余畝,人工植苗造林達4萬畝,封山育林近3萬畝,森林管護100多萬畝。各工程建設項目先后接受國家、省級驗收、核查,面積保存率100%。
近年來,會東縣依托資源優勢,以科技為支撐,樹立“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理念,切實轉變林業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以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夯實現代林業產業基礎。
截至目前,該縣47個鄉鎮已種植優質核桃20余萬畝,其中,新建2000畝以上核桃示范基地3個,500畝以上示范片10多個;新建核桃育苗基地350畝,建采穗圃550畝,培育紫玥良種核桃培育基地5000多畝。2014年,全縣核桃年產量達520萬斤。同時,種植以華山松、核桃、杉木為主的經濟林木近70萬畝。初具規模的經濟林業產業基地的建成,為推動該縣林業產業化建設,做大、做強“會東松籽”、“會東優質杉木”等品牌提供了后續資源保障。
通過科技助農,促進了傳統數量林業向現代效益林業轉變。2014年,該縣林業產值達8.14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方面獲得收入1852元。
品牌建設強效應在依托資源的同時,會東縣不斷強化品牌建設。重點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林業產業基地,打造華山松、核桃、中華塊菌三大特色產業,打造“中國華山松第一縣”等林業品牌。
出措施、強管理,引入“公司+基地”模式,助推華山松產業發展;出臺《會東塊菌生產技術規程》等標準,以科技項目支撐塊菌產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實施完成省級森林植被恢復核桃造林項目1667畝,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工程(核桃產業發展項目)5000畝。
羊群過河頭羊帶,群雁高飛頭雁領。家住金沙江畔黃坪鄉毛椿樹村的謝關佐老人,三十年如一日,改造荒山雜木林300余畝,種植優質杉木5萬余株,價值1000多萬元,創造了一個致富傳奇。如今,該鄉在炭山坡村、毛椿樹村、吳家坪村集中連片種植核桃1642畝;新建育苗點2個,黃坪村3社,炭山坡村三、四社完成育苗20000株。僅2014年,該鄉共種植核桃800畝,杉樹1500畝,華山松1200畝。而毛椿樹村,截至目前,杉樹種植達100畝以上的有20余戶,50畝以上的有100余戶。
在品牌大戶的帶動下,“不種不富,早種早富”已成了該縣干群共識。如今,家家有致富林,戶戶發綠色財。預計到2020年,該縣林業總產值將達到14億元,農民人均從林業上獲得收入突破3500元。
[IMAGE]
林制革新富一方山前嶺后,坡頭溝尾,沉甸甸的華山松塔散發出誘人的清香。人背,馬駝,車拉,農戶的房前屋后,剛采摘的華山松果堆積如山。
“今年的華山松果遇上盛產期,我家20畝華山松大概可以采摘60000斤左右松果,收入不會少于5萬元。”堵格鎮團圓村村民羅德昌樂呵呵地說。在該村,像羅德昌這樣年收入5萬元左右的華山松種植戶有20多戶。
“經濟林的發展,打破了山區群眾只有砍樹才有經濟效益的傳統模式,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是山區群眾真正的綠色銀行。”說起現代林業的發展,黃坪鄉毛椿樹村村文書唐世周掩飾不住心里的喜悅。
據悉,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思路和目標,結合國家林業“兩制”政策,嚴格執行“誰栽誰受益”的原則,緊緊圍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全面推進森林資源的規范化管理。2014年全面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出臺了《林權流轉管理辦法》,加速林業資源向林業資本轉變步伐。同時,集體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和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全額按時兌現。
“唱山歌,走山路,植樹造林是出路。”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惠農政策和措施,全縣上下發展林業產業的積極性高漲,林業產業發展成效初顯,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在華山松種植大鎮堵格鎮,今年產松籽90萬公斤,實現產值2700余萬元,收入2萬元以上的農戶506戶,1萬元的1430戶,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增收1400元。而全縣,2014年華山松籽產量達600萬公斤,產值1.2億多元。
同時,該縣還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產業的培育,依托豐富的森林植被和林下生態空間,發展種植、養殖以及非木質產品加工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形成上下結合、長短結合、種養結合的“三結合”林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效促進了傳統數量林業向現代效益林業轉變。預計到2018年,該縣林下禽、畜養殖達2萬頭(只),特種養殖1萬頭(只)以上。
齊栽致富樹,共發綠色財。這片土地因有了勤勞的種樹人而生動,因有了蓊蓊郁郁的樹木而生機盎然。放眼望去,江畔日出,林濤起伏,滿目青山,群峰疊翠,到處綻放出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笑顏。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