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德古”民間調解的和平使者
民事法庭法官與“德古”調解員在拉克鄉移民新村了解當事人情況。
“既不是刑事案件,但是卻又總是引起當事雙方糾紛不斷,有時處理不當,還要讓矛盾或問題升級,引起家族糾紛或更大的沖突。怎么辦?”喜德縣人民法院副院長謝宇龍說:“這樣的事就找‘德古’。一般都會得到有效解決!將對矛盾或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杜絕事態進一步惡化具有很好的調解作用。”
“德古”,彝族民間糾紛、矛盾和各類民事案件、對社會危害程度不大的輕微刑事案件等的調解員。一般由德高望重、具有說服力的中老年人組成。
喜德縣是一個以彝族(占總人口的87.4%)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縣域內所發生的婚姻、財產、家庭等許多民間糾紛一般都是由“德古”按照彝族民間傳統習慣調解的,他們所解決的民間糾紛或矛盾問題對當事雙方認可度和人性化程度一般都比較高。
“將‘德古’作為特邀人民陪審員、納入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結合這一實際,自2008年,喜德縣人民法院根據彝族民間“德古”通常辦事公道、熟知彝族習慣法、熱心調解民間糾紛的特點,因勢利導,采取村民(居民)會議民主推選的方式,將民間“德古”中德才兼備、熱心公益的“德古”推選為特邀陪審員、頒發聘任證書、納入規范化管理,并對其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努力引導“德古”調解轉變為依法、規范的人民調解。當年有28名“德古”被納入人民陪審員隊伍。目前,該縣有42名“德古”特邀人民陪審員,作為陪審員,也是調解員,他們協調解決由婚姻、財產等引起的各類民事案件或對社會危害不大的輕微刑事案件等。同時,為提高“德古”調解員辦理民事案件的成功率,縣人民法院還結合實際對“德古”欠缺的現代法律法規知識、調解過程不很規范的實際,通過專題業務講座、案情分析研討會等形式,對“德古”調解員進行每季度一次的《民事訴訟法》、《婚姻法》、《人民調解法》、《民法》、《侵權責任法》、《物權法》等法律法規彝漢雙語知識培訓。僅2014年,縣法院和縣司法局就共同組織開展了4次培訓,受訓人員達160多人(次)。為縣人民法院全力推進審判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基礎群眾。據悉,2014年,該縣人民法院全年受理各類案件773件,審、執結763件,結案率98.71%,審判質效進入全省法院一流方陣。而由該縣民間“德古”參與調解的各類民事案件497件,調解成功率100%。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