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封閉生態環境的瀘沽湖動物種類繁盛
動物資源
瀘沽湖水圈屬半封閉生態環境,動物種類多樣。瀘沽湖保護區魚類組成為3目4科12種,4種是瀘沽湖的原生種:厚唇裂腹魚、寧蒗裂腹魚、瀘沽湖裂腹魚、泥鰍,特有種3種:厚唇裂腹魚、寧蒗裂腹魚、小口裂腹魚,其他8種為次生的鯉魚、草魚、麥穗魚、銀魚、鯽魚等 。
關于瀘沽湖魚類問題,就裂腹魚而言,過去尚有“白條子”“白砸嘴““厚大嘴巴魚”“薄大嘴巴魚”“蛇魚” “青魚”“吃草細鱗魚”等六、七個品種,據描述在食性、水域、體型、膚色、個體重量等方面均有差別。 3種裂腹魚經濟價值較高,但年產量急劇下降,20世紀50年代年捕撈量為300噸,80年代下降到30噸,90年代降至2噸左右。
瀘沽湖魚類組成情況是:瀘沽湖魚類有15種,隸屬5目6科,2004年瀘沽湖魚類外來物種為8種,到2014年瀘沽湖魚類外來物種增加到11種。由于11個魚類外來物種逐步進入了瀘沽湖,湖中魚類區系已由外來物種控制,3種特有的裂腹魚種瀕臨商業滅絕。綜觀瀘沽湖魚類區系的特點是:種類貧乏,個體較小,生長稍慢,這也是云貴高原湖泊的共同特點。
瀘沽湖流域自然環境適宜,水量充沛、水質極好、發展漁業有一定的有利條件。瀘沽湖魚類區系的特點具有種類貧乏,個體較小,生長稍慢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決定了湖泊漁產的低下性能,基本上瀘沽湖年魚產量都在百噸左右。瀘沽湖魚類餌料生物組成及生物量也決定了漁產量不高,通過瀘沽湖主要魚類生物學的分析表明,低產原因除了魚類本身固有的屬性外,還有魚類餌料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及其再生產的能力不相適應的因素。
源于攜程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