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絲毛雞
金陽絲毛雞是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的特產。金陽絲毛雞,又名羊毛雞、松毛雞、絲毛烏骨雞,是我國稀有的地方家禽品種。絲毛雞的羽毛可分為白色、黑色和雜色三種。
金陽絲毛雞
金陽絲毛雞的圖片
金陽絲毛雞,又名羊毛雞、松毛雞、絲毛烏骨雞,是我國稀有的地方家禽品種。
金陽絲毛雞的外貌特點是全身羽毛呈絲狀,頭、頸、肩、背、鞍、尾等處的絲狀羽毛柔軟,但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具有部分不完整的片羽。由于該將全身羽毛呈絲狀,似松針或羊毛,故當地群眾稱為“松毛雞”或“羊毛雞”。
母雞體格較小,頭大小適中,紅色單冠,喙肉色,耳葉多為白色,臉紅色或紫紅色,虹彩桔黃或桔紅色;體軀稍短。皮膚白色,個別黑色,也有烏骨鳥皮鳥肉的個體,脛肉色或黑色,大多數開脛羽,腳趾四個。
公雞體格中等大小,紅色單冠直立,肉垂發(fā)達;頸較粗壯,體軀寬闊稍短,兩腳開張,站立穩(wěn)健。
絲毛雞的羽毛可分為白色、黑色和雜色三種。其中白色和黑色較少,雜色最多,據統(tǒng)計:白色占22.82%、黑色占13.11%、雜色占63.93%,雜色羽毛分為黃白、黃黑、黑白兩色或黃、黑、白三色相雜。現色淺的雞,其喙和脛為肉色,而羽色深的雞其喙為黑黃色,脛為黑色。
自2006年以來,金陽縣就開始對絲毛雞進行擴繁飼養(yǎng),積極爭取立項保種工作,得到省州畜牧食品局和中國農科院家禽研究所的大力扶持。2009年5月,中國農科院家禽研究所派專家親臨金陽,對“金陽絲毛雞”的保種場進行現場評估和指導,于次年5月,該縣獲得國家農業(yè)部金陽絲毛雞品種資源保護場建設項目。項目立項后,金陽縣委、縣政府迅速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技術組,統(tǒng)一協(xié)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落實項目配套資金,共投入保種經費74萬元,并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指導項目實施,解決技術疑難問題,扎實推進國家農業(yè)部“金陽絲毛雞”品種資源保護場建設項目。
2011年9月,該縣全面完成國家農業(yè)部“金陽絲毛雞”品種資源保護場建設項目并投入使用。共完成雞舍等土木工程建設面積達1163.58平方米,改擴建雞舍,新建孵化室、脫溫室、飼料貯藏室、獸醫(yī)室及資料檔案室;配套完成消毒池、糞污處理池等建設;備齊孵化器、出雛器、雞籠、雞舍配套設備、防疫設施及器械等設施。
通過項目的實施,使金陽絲毛雞數量逐漸增加,生產性能不斷提高,每年為擴繁場和農戶提供5000只種雞,全縣年可繁育優(yōu)質“金陽絲毛雞”5萬只以上。至2012年底,全縣累計“金陽絲毛雞”1萬余只,保種場共存欄1081只,其中公雞80只、母雞400只、育成雞215只、雛雞386只。
金陽絲毛雞的產地范圍為四川省金陽縣天地壩鎮(zhèn)、對坪鎮(zhèn)、派來鎮(zhèn)、南瓦鄉(xiāng)、洛覺鄉(xiāng)、依達鄉(xiāng)、丙底鄉(xiāng)、依莫合鄉(xiāng)、絲窩鄉(xiāng)、熱柯覺鄉(xiāng)、甲依鄉(xiāng)、桃坪鄉(xiāng)、馬依足鄉(xiāng)、德溪鄉(xiāng)、熱水河鄉(xiāng)、青松鄉(xiāng)、紅聯(lián)鄉(xiāng)、梗堡鄉(xiāng)、放馬坪鄉(xiāng)、小銀木鄉(xiāng)、木府鄉(xiāng)、基覺鄉(xiāng)、寨子鄉(xiāng)、則祖鄉(xiāng)共24個鄉(xiāng)鎮(zhèn)現轄行政區(qū)域。
來源:百科詞條